高中生如何看待法不容情和法亦有情?
2023-07-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日前,由上海二中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主办,静安法院、普陀法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至正杯”校园辩论赛完美收官。

“至正杯”校园辩论赛至今已举办两届,吸引了来自上海15所高中的100余名辩手参与、近20所学校的500名学生现场观摩,该项活动被上海高院评为“上海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十大案事例”之一。

高中生如何看待法不容情/法亦有情?在辩论会现场,辩论选手的“金句”频出。崇明中学反方一辩施诗认为,法律的最终目的不只在于惩戒,而是指引、评价、预测和教育。法律不是冰冷的条纹和僵化的规则,彰显着人性情感光辉的公平与正义才更符合时代发展与需要,回应社会期待。

市西中学正方三辩张雨璐则认为,当情不再是个人感情,而是反映最广大群众意志时,那么这个所谓的情,根本就不是情,而是公共利益。

崇明中学反方四辩杨博韬说,法谚有云,立良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础的力量,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良法势必为公众公平正义的呼声,将公众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情理、名义接纳,势必张开它的双翼,将人民紧紧笼罩在其中,我们对每一个案件的司法公正是会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而看似对他们的铁面无私,隐藏着我们对浪子回头的呼喊,也正使受害者感到无限的温暖。“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少审、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被不断推进,法治体现与人文主义关怀不断交融结合,我方坚信,作为人类文明赤诚的雪——法,永远不会落在那片沙地之上。”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精彩对决的背后,是同学们的勤学善思,是校内老师和校外教练的悉心指导,更是将法治理念根植到广大青少年心中的有益实践。

从不太熟悉的同学变成经常谈心约饭的亲密战友,队员们收获了极其珍贵的友谊。“还记得至正杯的初赛在三月中旬,到现在决赛已经是六月底,在这三个半月的时间中我特别高兴、也特别感动能见证队员们的成长。”市西中学指导教师吴嘉雯告诉记者,大家从不熟悉辩论比赛的备赛节奏到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平衡学习与辩论活动,积极主动地安排备赛日程、讨论写稿、不断改进。他们在一次次备赛、比赛、复盘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不仅在辩论方面有所提高,更是在法律意识、语文作文写作、日常口语表达和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相互促进。”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从辩论的主题、辩论的技巧、辩论的气势、辩论的礼仪等专业维度对法治辩论赛进行了点评。他表示,通过组织法治辩论赛的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法治的种子,让孩子们树立对法治的信仰,了解什么是公平、正义。这是人民法院的担当,也是推动国家法治进步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