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唱事业发展迅猛,已在悄然升级迭代
开幕式上音音教系合唱团展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近10年来,上海的合唱氛围以及合唱团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上海学校美育、群文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并适应全市合唱整体水准大幅提升后的新需求,作为2023年上海文教结合项目,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承办的第三届上海市学校合唱指挥骨干教师培训班,在6天的高强度培训后近日圆满落幕。
“发挥音乐教化功能,推崇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是上海音乐学院建院以来一直遵循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路径。”上音院长廖昌永表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上音进一步弘扬中国美育精神,“我们主动融入城市建设,持续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服务城市发展。”
豪华专家阵容培育全市骨干美育教师
专家们在授课中
合唱指挥教师培训班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包括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团体的合唱指挥老师。上音音教系主任唐哲教授介绍说:“从综合性大学到中小学,这个培训班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团体。为什么合唱这种形式会被如此重视?因为它参与度广,不限年龄和性别,必须团队合作,是学校和青少年美育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确实,合唱因为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是“美育面向人人”的最佳选项之一。在本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也表示,市教委高度重视本次培训班,还将其作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的培训内容,同时,它还将与“青春放歌 唱享未来”2023年上海市学生合唱节活动直接衔接。
专家们云集上海
为了这个重要使命,已经为上海乃至全国输送了众多优秀合唱指挥教学人才、也带出合唱领域世界冠军队伍的上音音教系,除了音教系副主任王海灵、作曲指挥系教授张锐等上音强大师资力量参与之外,还广撒“英雄帖”,邀请了众多国际国内的知名专家线下授课: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林华,中国合唱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吴灵芬,合唱指挥家田晓宝,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国际柯达伊研究院院长Laszlo Norbert Nemes,上海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谭雅如,青年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温雨川等名家组成的豪华阵容,也让这个培训班成为了国内合唱界瞩目的盛会。
匈牙利专家
6天的时间里,培训班用两场重磅的开闭幕音乐会和16场类型丰富的大师讲座,来为上海全市培养骨干美育教师。上海财经大学艺术实践教育中心合唱指挥张天,是本次培训班的162名学员之一,培训让他更坚定了利用合唱作为学校美育重要载体的决心。他说,自己曾有一位新疆维吾尔族的女学生,唱得非常好但胆子很小,是合唱团让她找到了自信,后来随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大艺展, 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她现在毕业了,5月份还给我发来照片,她在文艺晚会上表演独唱,英姿飒爽,她说她大学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加入了合唱团。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想, 这就是团队的成长和团队成员个体成长的统一。”
响应上海合唱事业高速发展的新需求
合唱指挥家王海灵
今年春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闭幕演出“海上之声 人民之城”,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让观众们颇觉新鲜的是,这场重要的音乐会不仅仅是传统的专业团队表演,来自全市超过40个行业的25支合唱团约1200余名合唱演员中,市民合唱团占据了三分之二!与会的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歌剧院、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专家们均表示,上海的合唱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合唱曲目涵盖了中外多种风格,体现了上海市民对合唱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王海灵说。
此次,对于已经举办到第三届的培训班,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培训班还有帮助上海高校备战大艺展的任务。大家要一较高低,就需要在曲目作品的选择上,在作品的艺术性上,在演唱的技术性上,都有一个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全市合唱指挥骨干教师在培训中
此次的培训班,类别划分得非常细,根据参与培训的老师们的不同需求,有混声组、同声组指挥老师的分组训练,也有合唱中的柯达伊理念运用、音准唱腔甚至舞台手势等合唱实用理论的详细讲解。专家大师们深入浅出的授课,配合上音音教系女声合唱团、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上海市曹杨二中合唱团等上海优秀团体的示范,让学员们可以观摩到很多作品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业余合唱团体尤其是学校合唱团体,会碰到很多难点,比如音准问题、多声部和谐问题、曲目把握问题、变声期孩子的声音训练、高中学业紧张孩子的排练效率等问题,我们都安排了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能让参与培训的合唱指挥老师们,找到他们关心的答案,我们觉得这一点也最为重要。”王海灵说。
展示上音教育成果践行服务社会理念
开幕式上音音教系合唱团展示
今年的培训班,在原本培训班汇报音乐会即闭幕音乐会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场开幕音乐会——上音音教系合唱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包含了混声、女声、男声三种合唱团的形式,此外,指挥、伴奏、独唱,全部都来自音教系,也体现了系部“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点。“上音一直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刷新着最新成果,这些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希望能‘回炉’再充电深造,让自己和最新成果同步,得到提升的可能。我们这个培训班办了三年,我知道,有些老师也连续来了三年,他们希望在上音这个氛围里,与同行继续切磋,这也是全民美育、终身美育的最重要理念之一。”唐哲说。
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余璐洋,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音教系2017届、2020届的本、硕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她选择了“再次回到母校继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勤于反思,在勤于反思中突破难点的过程,是必要的。”
学员们在闭幕音乐会上展示
此外,为了让更多对合唱感兴趣的社会人士也能参与进来,除了线下培训之外,上音还将两场音乐会以及所有的课程都进行了录制,后期会全程在线上播出。
7月8日晚举行的培训班闭幕式上,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曹荣瑞等分别为参与培训的师生颁发了荣誉专家证书、最佳演绎示范团荣誉证书、最佳风采学员荣誉证书、高校中小学学员结业证书。上音音教系党总支副书记向征主持了闭幕式。学员们表示,162名指挥,就是162个团队,就是162条经验,培训班结束后,他们会在微信群甚至线下,继续交流,“把指挥的交流变成团队的交流、学校的交流。”
市教委给专家授证
陈克宏说:“我相信,此次培训班也必将促进上海各校之间的合作联动,推动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美育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