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人生读书会”,阅尽越剧“戚毕”艺术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年是女子越剧诞生100周年,也是越剧大师戚雅仙逝世20周年。本周日在静安区文化馆将举行一场主题为“骄阳似火 越韵清心”的越剧专场活动,以纪念戚雅仙、毕春芳等越剧宗师对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所做出的贡献。此次活动也是第五场“人生读书会”。
越剧发源于浙江,发展于上海。百多年来,一群越剧姐妹在上海开宗立派,传帮育人,使得越剧已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而在越剧姐妹之中,戚雅仙与毕春芳的合作堪称佳话。两人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戚雅仙的“戚派”和毕春芳的“毕派”都有不少传人和拥趸,越剧中的“戚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而“戚毕”作为越剧的两大流派,正发源于静安。1950年2月,戚雅仙组建合作越剧团。一年后,比戚雅仙年长一岁的毕春芳加入合作越剧团。戚毕宗师优势互补,携手走过50多年,直至戚雅仙逝世。戚毕代表作《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王老虎抢亲》《三笑》《卖油郎》,至今令戏迷津津乐道。
在“人生读书会”现场,静安区文化馆副研究员、戚派关门弟子、上海市非遗(越剧)代表性传承人邹红将为读者讲述“戚毕”艺术近年的传承。她告诉记者,1980年戚毕宗师聚合原合作越剧团原班人马“重建”静安越剧团时,就曾在静安区文化馆排戏,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2006年,邹红负责的“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成为静安区首批非遗项目。次年该项目升级为市级。2008年,静安区文化馆成立了以越剧戚毕流派为主的青年越剧团,至今坚持了15年。
邹红在青越团培养了一大批越剧青年后起之秀。做客“人生读书会”的顾永佳就是邹红的学生,他擅长花旦形体表演,在抖音账号上拥有4万多粉丝。2009年,顾永佳从静安区文化馆白领培训班转为青越团正式团员。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喜欢戚老师的艺术,还非常喜欢戚老师的戏服。“邹老师留了部分戚老师的花旦对披,我用手机拍下花样,回家后利用自己的画画功底,把戚老师戏服上的花样画下来,然后去复刻。”
此次“人生读书会”将邀请戏迷票友和亲子家庭参加,大家与非遗传人和当代青年越剧爱好者一起,在越剧非遗专区打卡,在戚毕风采区观演,在生命书屋快闪区域赏读越剧类书籍,共品百年女子越剧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