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丨以专题调研为牵引,为青年创新创业纾困解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无疑是联系凝聚上海这座城市发展急需的青年人才。今年4月以来,团市委团结联络部到各区开展了“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专题调研,以调查研究为牵引,聆听青年人才内心的声音,为他们创新、创业、搞科研纾困解难。
创业青年突破技术瓶颈
5月以来,团联部“创新创业人才”调研组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文体消费等各类创业型企业开展调研,和企业创始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
成立于2018年的上海安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调研组开展调研的其中一家企业。据创始人汪毅介绍:“现在代码规模越来越大,传统手段很难其实很难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就做了测试工具,通过算法自动化找出代码存在的问题。”
对于调查组的到来,汪毅表示欢迎:“我们平时都是忙业务比较多,很少有这样能够说出心声和提出诉求的机会。”他告诉记者:“调研组还为我们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我们一起解决困难。”
据项目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调研组已经完成了对位于上海各区共10余家企业的调研。调研发现,创业企业在融资方面有较大需求,也渴求人才。另外,还有不少青年创业者表示需要专业的创新创业辅导。
科技青年看好上海的优势
另一边,“青年科技人才”调研组也走访联系了市青联科学技术界别委员,了解了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现状,调研了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了国内外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典型经验。
据负责人介绍,调研组的基础调研数据来自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1月开展的上海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474份。同时,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青联秘书处依托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连续走访,开展了青年科技人才访谈近40人,其中高校青年科技人才15人,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10人,科创企业青年科创人才15人。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赵郑拓就是此次调研对象之一,他硕士、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就读,2020年选择回国,先后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中科院脑科学中心求索杰出青年、国家优青等计划。
赵郑拓还告诉调研组,上海在创新创业方面颇具优势:“将来等研究成果比较成熟时,有促进成果转化和创业的想法。”他身边已经创业的朋友认为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好、氛围好,科研人才和投资环境方面的好基础也好,而且,上海各区的科创园区政策扶持力度也大。
调研组分析发现,总体来看,青年科技人才对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提供的条件比较满意。知识产权保护认可度近八成,76%的人才认为上海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认为新技术的市场转化率高超过六成,有创业意愿的接近四成。
多条举措助青年纾困解难
目前,团联部已提出了多条务实举措,为上海的青年人才纾困解难。例如,企业融资方面,优先提供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百万启航贷款、资本对接等支持。依托青联的会员团体牵动银行为创业企业提供集中式授信。同时,市青联也将推荐优秀获奖青年创业者加入市青企协等市青联会员团体,创业者在被组织吸纳的同时还可申请参与集中授信服务项目。
人才招聘方面,计划与学校工作部密切合作,充分依托“千校万岗”上海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品牌,积极对接“引航计划”和“扬帆计划”,既为创业企业招聘人才搭建平台,也助力上海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创业辅导方面,奖根据青年创业者的需求,邀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导师为他们提供专业辅导。例如,将结合“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邀请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企业家们为他们授课,讲解创业实战经历。
此外,记者从调查组处了解到,接下来,调研组将积极运用调研成果,补足工作短板、延伸服务链条、扩大资源供给,为上海创新创业青年提供更有获得感的优质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