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筑造奇幻“深海”,独幕剧《夜晚的潜水艇》探讨成长那些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在被4.4米高的透明泡泡纸包裹着的舞台一侧,一名男演员走上舞台,向观众娓娓道来了一个故事——一名澳洲的富商在航海旅途中被博尔赫斯的诗歌《致一枚硬币》打动,买下并改造了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潜水艇,花重金聘请了一个专业海底考察团队,去搜寻博尔赫斯扔进海底的那枚硬币。光影在透明泡泡纸上变幻明暗与色彩,一场探险随即展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剧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单人独幕剧《夜晚的潜水艇》目前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热演,本轮演出将持续至8月13日。
单人独幕剧《夜晚的潜水艇》改编自青年作家陈春成同名原著,青年编剧、导演陈天然操刀改编并执导该剧,青年演员白倬铭、张玮伦倾情演绎。《夜晚的潜水艇》讲述了“我”——陈透纳,曾经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少年,后来在现实的压力前主动放弃了想象力的故事。陈春成用其瑰奇轻盈的想象和温柔悠长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少年逐渐与自己的想象力脱离的过程。
话剧版仍以陈透纳的故事为主线,青年演员白倬铭、张玮伦主演。开场时澳洲富商的故事,引出了“蓝色的潜水艇事件的另一个解释”——全剧的唯一一位演员,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陈透纳从儿时在万物中发挥想象、年少时在房间里幻想自己设计建造并操纵一艘潜水艇在深海探险,直至意识到自己的时间都被抛掷在虚无的海底、父母也在老去,这份想象因现实压力逐渐离他远去并再也难以将其寻回的故事。
关于讲述《夜晚的潜水艇》这样“年少时的瑰丽想象随着成长与现实逐渐与自己走散”的故事,青年编剧陈天然表示:“《夜晚的潜水艇》虽然讲的是一个很私密的故事,但其实每个人年轻或者说年少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它本身的共情点——不一定是想象力的消失,而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现实可能不得不要去舍弃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感情、棱角、做事方式等等。我们希望这部戏表达的主题是扩大的一个共性,而不仅仅是关于想象力。”
在编剧、导演陈天然眼中,一同参与剧本打磨的白倬铭、张玮伦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个人魅力和对剧本的理解。他们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表演方式,也会为这部作品带来完全不同的质感,这是非常有趣的。
演员白倬铭眼中的“陈透纳”,一直都是有事情做的,不管是真实还是幻想世界,他是一直有一件事让他把所有精力都花费在上面,而白倬铭本人会更随性一些,出演这样一个和自身性格有着反差的角色,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我”在意识到父母的衰老之后要成为一个“省心”的孩子,主动放弃想象力,长大后在工作中需要运用到想象力却再也难以将其寻回的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带着一丝微妙的无奈和哀伤,随着年龄增长、走向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抛弃一些自我,比如剧中的主题“想象力”,也可能是性格中的一块拼图,还有其它难以名状的东西,但是在演员张玮伦眼里,“这不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平常’剧。”
《夜晚的潜水艇》还运用灯光、投影、音效等技术扩大想象力的边界,配合主角的讲述,你能看见“我”在父母的劝导下学习乐器来提升专注力,“我”想象海底探险时遇见的海底生物的影子,现实与想象同时在这个舞台上发生……希望观众潜入剧场这个造梦的地方,与《夜晚的潜水艇》一起探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