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儿童心脏移植手术,让4岁女孩生命之舟再次启航
2023-07-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乐乐(化名)出生8月的时候,因为纳差、喂养困难被查出严重心脏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生命危在旦夕。幸运的是,孩子等来了合适的供体并顺利接受移植手术。年仅4岁的她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安全渡过各个难关,恢复良好,评估达到出院标准,于7月25日顺利出院。

“孩子现在食欲明显增加,睡觉也安稳了,连哭闹的声音都变大了。”孩子妈妈李女士说。据悉,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 等来了供体,曙光出现 //  

对于李女士而言,这一切是不幸而又幸运的。

2019年,乐乐在生后8月龄时因为纳差、喂养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增大,当地医生建议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一步诊治。经过在儿科医院的全面检查,乐乐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心肌病变,随着年龄增大,心脏功能会越来越差,药物治疗只能缓解部分症状,最终需要心脏移植才能救治。近三年来,乐乐的病情虽有多次反复,但通过药物治疗,心功能情况整体控制良好。

今年4月,乐乐的病情再次恶化,出现气促、易出汗、纳差、不能平卧睡眠等心功能障碍表现,在完善一系列评估检查后,心血管中心专家团队判断乐乐的心脏功能已处于终末期,需尽快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然而由于乐乐仅4岁,适宜的心脏供体在全国范围极其有限,只能耐心等待。

对于所有的人而言,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等待了2个多月,就在大家心灰意冷之时,黎明前的曙光终于在7月3日出现,中国人体器官网上分配系统显示有年龄、血型等各项条件都相匹配的供体出现。经过心脏移植团队全面而谨慎的评估,确认这个供体适合乐乐。随着接受供体确认键的按下,一场生命接力也随之展开。

  // 一场争分夺秒生命接力 //  

7月4日凌晨,医院派出的器官获取团队在外省成功获取心脏供体后,立刻争分夺秒赶赴当地高铁站,搭乘最早的一班高铁返沪高铁,尽可能缩短心脏缺血时间。与此同时,在儿科医院手术室,移植团队也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供体到医院后即可植入。

本次心脏移植手术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的鼎力支持。随着清晨的阳光洒进医院,供体安全送达医院手术室。伴随着一针一线行云流水般的手术操作,乐乐生命火种重燃的希望也在一步一步靠近。当一声清晰的“主动脉开放”指令下达后,乐乐体内一颗全新的心脏开始了跳动,并且越来越有力。耗时3.5小时,手术即顺利完成。术后乐乐被转入心脏监护病房。

医院高度重视乐乐的治疗,组建了多学科专家组,仔细分析评估每一个临床表现变化和检查检验指标的变化,并通过与中山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无缝联系,及时动态调整药物和治疗策略。术后第二天,乐乐即顺利撤离呼吸机。术后第八天,乐乐从心脏监护病房转入到普通病房。今天经过再次的全面评估,符合出院指征,生命之舟再次启航。

  // 填补儿童心脏病全链条治疗短板 //  

像乐乐这样急需治疗的心脏病患儿还有很多。但是,目前国内儿童心脏移植病例数较少,能够独立开展儿童心脏移植的单位也较少。儿科医院心外科叶明主任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儿童个体差异大,匹配度低,发病急且重,有不少需要心脏移植的患儿在等待供体过程中会因心衰加重而失去生命。另一方面,儿童心脏移植特别是婴幼儿心脏移植,手术难度更大、术后管理更复杂,需要高超的外科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更需要全流程密切的多学科协作。此次首例心脏移植的顺利开展,也标志着医院的儿童心脏病全链条治疗方案中一块极具分量的拼图已补齐。

儿科医院院长王艺教授介绍,自去年8月取得器官移植机构资质至今,医院已累积开展了36例器官移植。此次心脏移植的突破,也标志着医院正式全面进入器官移植这一医疗技术“皇冠上的明珠”领域,成为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开展心、肝、肾移植能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童专科医院,将为国内众多亟需器官移植技术救治的患儿带来福音。也标志着医院在多学科协作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等疑难危重症的能力又上了新台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