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倒计时100天,干货满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7月27日是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今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和采访活动中,干货满满。
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36万平方米
第六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线下举办。本届进博会继续由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专业配套活动和人文交流活动等部分组成。目前,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36万平方米,达到预期目标。
第六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坚持“综合展、专业办”,保持规模基本稳定,将延续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设置,着力打造创新孵化专区。
目前,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去年。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大工业电气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三大快递、五大货代均齐聚进博会。特别是多家国际头部展览公司回归参展,为今年企业商业展增添一抹亮色。
今年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连续第6年参加进博会,也是首批签约参展的企业之一。“作为进博会的‘铁粉’,安永在过往几届的进博会中,深刻感受到了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所以我们在今年第一时间预定这张‘进博门票’, 期望继续加深与进博会之间的合作,扎根本土市场,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国际企业走进来。”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此次进博会,我们将重点关注AI行业新趋势,携AI行业最新洞察,探索AI赋能产业新模式,剖析未来AI应用场景。”
“‘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已从首批30家拓展至今年的60家,引入进博会展品近20万件,累计进口商品超过3230亿元,推动了一批进博首发首展的展品相继落户上海,带动了上海首店经济蓬勃发展。”市商务委主任、进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民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新增首店557家,其中,全球或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以上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达13.5%。上海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进口1.25万亿元,同比增长9.1%。上海实际使用外资127.77亿美元,同比增长7.1%,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92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44家。”
中国馆展览面积增至2500平方米
本届进博会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国家综合展线下举办,展示效果提升。
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展为相关国家展示国家综合形象和贸易投资领域情况搭建重要平台。前两届国家综合展曾通过打造数字展厅等方式线上举办,今年将回归线下并设立主宾国,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现各国科技创新、优势产业、投资环境等领域精彩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馆展览面积由此前的1500平方米增至2500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将重点展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吸引“投资中国”。其中,还将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全面展示自贸试验区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和建设成就。
此外,本届进博会还新增了法律服务保障组。在前五届进博会筹办过程中,上海市相关单位已经为展客商提供法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特别是去年,出台了《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章雄表示,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条例,今年,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增设了法律服务保障组,旨在围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进博会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服务。
今年海关也新增了1项支持举措,扩大了参展展品范围,在评估确认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无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未获检疫准入的动植物产品、食品,经特许审批后入境参展。
数字化应用方面,在已有的找展商、看展馆、查活动、云看展等功能基础上,打造“进博随申”中英双语服务专栏,增加“一键参展”服务功能,使展客商能够及时了解展会信息、一键提交参展意愿,以数字化手段吸引更多展客商知晓、体验、参与进博会。
食品及农产品对接会变身“美食街”
三文鱼、牛排、榴莲、饮料……第六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今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各大食品企业前来摆摊,纷纷拿出“招牌产品”展示、试吃,使得对接会变身“美食街”。
本次活动是第六届进博会举办的第二场大型展前供需对接会,主要面向食品和医疗行业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旨在为供需双方搭建精准对接、开拓商机的桥梁。
参展商方面,来自食品展区的正大集团、乐斯福、恒天然、都乐、法国城堡酒庄等近50家企业参与;来自医疗展区的辉瑞、欧加隆、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康维他等 30 余家企业参与。
采购商方面,中国海油、中远海运集团、南航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申康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长春食品商店等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医疗机构近200家单位参与。
为保证供需对接效果,主办方活动前对参展商和采购商进行了调研,了解供需洽谈意向,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精准对接环节,通过展客商宣介、展品现场展示等形式提高对接成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