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锐:守正创新 为中国芯弯道超车而奋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用智慧和匠心助力国内半导体行业解决瓶颈问题,是董锐的创业初心,在行业深耕二十年后,2021年9月,他携伙伴们创立上海矽皓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去年他们凭借自主创新“纯净式热电温控系统项目”在“临港杯”第九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三等奖佳绩,整个参赛过程让他深怀感激:“团市委为我们项目推进提供了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式的发展支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享受到创业过程中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正确而难的路上深耕
“我在参赛期间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从相识到熟悉,在多次交流中,我们逐渐发现彼此拥有相似的热情和才华,对于创业的激情与追求,我们分享彼此的创业故事、困惑和挑战,这些都带给我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董锐至今对数月前那段参赛带来的友谊津津乐道,创业者相互激励和启发,共同追求创业梦想,这份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交流让他拓宽了视野,让他更深刻地理解创业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
董锐在国内某晶圆厂从业二十年,其核心团队曾参与国内第一条8英寸铜制程生产线的组装建立,成功筹建了华虹NEC二厂的生产线,并参与了装机、评估和量产。这样的经验积累使得其团队对于晶圆厂的运作和需求非常熟悉。
2021年上海矽皓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寒来暑往,该公司研发出“纯净式热电温控系统项目”,这个项目可给集成电路生产及制造全产业链带来一系列神奇变化:它创新实现了流体精密控温,可以让集成电路生产及制造行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质量,间接缓解了我国部分行业被西方世界卡脖子的痛点问题。
这个项目能够取得成功殊为不易,该团队与交大专家深入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开发出良好的程序,使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度,满足了市场的使用要求。
“我们产品的第一次正式上机验证是在2022年8月12日,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我们将产品安装在客户的设备上时,升温速率的缓慢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与实验室中的结果截然不同。”董锐回顾这段过往既感慨又感恩:他们的客户是国内一家专注集成电路制造的国企,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国产项目非常支持,给予了董锐团队极大的包容。
董锐的团队离开客户公司时,已经是深夜11点左右,因为在现场,迟迟未能解决问题,大家沮丧又心怀不甘,纷纷通宵查阅相关文献,检查产品的软件硬件,应用团队直接着手搭建模拟现场环境的平台,经过多次计算对比以及实验室模拟、调试程序,最终确认了客户端特定电压的异常对产品的影响。团队成员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修正了测试流程,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最终获得了取得预期效果。
用实干诠释匠心
“我们团队共有7名成员,有4名负责研发,2名成员负责市场销售,1名成员负责后勤工作。成员之间分工不同,协作非常默契高效。我们的产品具有独创性,已开始采用数字控制和嵌入式控制,相比国外主流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此外,我们还在产品应用上突破了高腐蚀性流体的限制,展示了对未来半导体高技术节点发展的应用前景。”董锐对团队十分满意,对产品市场充满信心。
来自各方的支持和肯定,让他更趋成熟。“比如大赛的训练营,就让我完善了创业理念:首先,关于系统思维,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整个项目拆解成多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逐步验证和实现每个目标,以确保整体结果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其次,要形成企业的技术壁垒和规划路线,不断深耕各种技术难关,以形成独有的技术壁垒。在项目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通过攻克技术上的难题和挑战,建立起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最后,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也至关重要。正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努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