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康复绝活、自制特色药剂……浦东这些“小社区”如何守护“大健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家门口就能帮助自闭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小小一包中医药粉吸引了上海本地居民,甚至有长三角乃至黑龙江的病患慕名前来……在上海,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留住了家门口的患者,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看病。
今年,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实施情况如何?记者根据市卫健委走访浦东新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发现,各家社区医院正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推出特色医疗服务等方式,力争在“小社区”实现“大健康”。
◆ 自闭患儿,在家门口实现了康复训练 ◆
上午10点,4岁的自闭症患儿小林(化名)在母亲王女士的带领下,来到了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王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大大方便了孩子的康复治疗。“每周带孩子来医院三次,每次自费100多元,方便又实惠。”
“家门口”的儿童康复得到了患儿家属的欢迎和认可。丁丁(化名)今年3岁半,因为脑瘫导致右侧肢体关节活动度受限,站位平衡差,步态不稳;丁丁能简单对答,但发音清晰度欠佳;左手会用勺子吃饭,右手无法辅助,无法独立穿脱衣物鞋子。年初,丁丁来到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跟进治疗。通过运动治疗、手功能治疗和言语治疗后,目前,丁丁下肢肌肉力量增加,站立时可接抛球,可在指导下洗水果、拿起杯子,还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康复能力的建设是当下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今年1月起我们中心就着力推进儿童康复学科建设,也得到了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儿康团队的帮助。目前已经为60余名儿童开展了这项服务,治疗患儿中包含脑瘫、孤独症、发育迟缓。”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亚军告诉记者。
“对于脑瘫、孤独症等这类患儿来说,可以先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进行诊断评估,再来我们这里进行康复。”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师杨蕾表示,儿童康复的内容包含运动、言语等多个方面,“这些患儿一周要跑多次来医院康复,有些是家长群口口相传跑来,在这里,我们可以为患儿制定完整的康复计划,还能医保支付,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
记者从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社区康复护理服务。
“2021年、2022年两年间,浦东已建成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19所,今年在建5所,2025年底前计划再建若干所,预计覆盖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吴俊表示,其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结合自身条件,建设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家门口”康复服务,2025年社区康复中心将实现全覆盖。
◆ 小小一包中医药粉,一周开掉上千包 ◆
一项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推广,可以成为患者青睐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理由之一。面向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综合又全面地提高家门口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发展目标。
73岁的丁老先生专程从上海闵行区莘庄出发,花了足足1个多小时,赶到了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的是看久治不愈的咽喉炎。“我有严重的咽喉炎,一直咳嗽不停还有痰,听说这里有个‘顾氏喉科’,配制的中药药粉可以治疗我的老毛病,就在今年3月特别来了一次,药粉用了2个月,化痰效果特别好,这次我又来配药了。”丁老先生告诉记者。
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氏喉科”作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的中医临床特色专病项目存在多年,至今有七代传人。“顾氏喉科”还有一款特色喉吹药“碧雪散”,从2013年起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喉吹药制作技艺”也于2017年、2019年分别纳入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记者了解到,“碧雪散”对口腔溃疡的效果显著,该中心一周能开出1200多包,这一中药不仅吸引了上海本地的居民,还有长三角乃至黑龙江的病患慕名前来,有的病人在国内配药后甚至带到了国外去使用。
同样,在毗邻世博园的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氏伤科也是大名远扬。中心把三色敷药、尪痹伤膏用机器按压一体成型,做成一款标准化的外用药膏,主治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等,广受好评。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积极打造“一院一品”,除了北蔡社区的顾氏喉科、上钢社区的石氏伤科外,花木社区的中医治疗口腔溃疡、高行社区的胡氏中医妇科等均已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浦东新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中医全科新模式建设,入选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4个,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上海市名中医经沟通达成合作意向,拟开展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