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放暑期校园参观,这些不文明行为要杜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池舒凌/文、图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各大高校作为城市人文地标,成为暑假里的热门旅游场所。不少家长都带孩子进高校感受学术氛围。暑期过半,前往高校参观的游客人数仍未减少。在校生甚至调侃,“游客多到我以为新学期开学了”。同时,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滋生,乱扔垃圾等行为让学生“破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随着暑假高校游的火爆,部分游客确实存在乱扔垃圾、高声喧哗、食堂用餐后不收拾餐盘等行为,给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校方在此呼吁,一定要文明举止,呵护校园秩序。
// 垃圾散落在校园各处 //
光华草坪的长椅上散落着快餐的纸袋,地上随意倒着空的塑料杯;曦园、本超周围随处可见散落的塑料袋和垃圾;北食、旦苑的食堂桌面上残留着游客没有收拾的食物残渣。
这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小杨在学校散步时经常能看到的景象,他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强烈谴责一部分进入复旦的游客的素质,本洁癖去光草散步‘气破防’了。我支持校园有序开放,但也请部分游客注意素质。”
接受采访时,小杨表示,放假之后游客涌入,后勤和保卫人员的工作量并未减少,不文明行为甚至会让校园工作人员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复旦校园内设置了足够多的垃圾桶,不存在找不到垃圾桶的情况。大部分垃圾桶只有干垃圾和可回收物两个分类,就算不知道如何分类也不至于扔到地上。”杨同学说。
杨同学发布的帖子引起许多高校学生的高度共鸣,认为原本干净美丽的校园在暑期开放之后垃圾遍地,严重污染了校园环境。“光草东南角有垃圾桶,二三教东侧有垃圾桶,光华楼和本超门口也有垃圾桶”,学生甚至详细列出了校园内垃圾桶的地点。
// 食堂用餐后不收拾现象增多 //
除了乱扔垃圾,食堂用餐也成了困扰学生的一大问题。
7月中旬,“人文相辉”公众号发布推送《暑假来复旦校园,请收藏这份tips~》,详细为想要参观复旦校园的公众列出进校时间、指定校门、校园游打卡参观指南、购物和餐饮等实用信息。其中明确提及,旦苑食堂一、二层不支持微信、支付宝消费,没有校园一卡通的游客可前往三楼用餐。
记者注意到,仍然有很多游客没有前往三楼,而是在出入最便捷的一楼选择麻烦现场学生代刷校园卡支付餐费,给不少在校学生造成了麻烦。记者现场观察到,只有一位同学明确说“不”,大部分人还是帮忙代刷。学生反映,食堂内经常还有小孩来回跑动,此外,游客插队、用餐后不收拾餐盘现象影响就餐环境,让人很是无奈。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食堂内,用餐后自主清倒餐盘的游客也不多,吃完就直接离开的现象,给后续用餐者和清洁人员造成许多不便。
来自江苏的李先生一家正在校内参观,“我觉得交大是一定要来的,孩子需要这种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于游客乱扔垃圾和食堂不文明用餐现象,李先生表示,“我肯定不会这样做,孩子在身边,肯定要做榜样。”
李先生支持高校开放参观,也批评了部分游客乱扔垃圾和在食堂内的不文明行为。“这样毁坏了整个游客群体的形象。如果高校限制甚至不开放参观,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李先生直言,要是遇见这样的游客自己一定会提醒他们的。
// 贸然进教学楼等情况基本杜绝 //
不过,就校园普遍开放前师生们较为担心的游客贸然进入教学区域打扰学习的事件基本看不见。小杨表示:“假期中,学校关闭了大部分教室,也基本没有教学活动,只有少量暑期课程。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需要刷卡进入,因此基本不会被打扰。”
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各办公楼、教学楼外也有“教学区域,参观者请止步”这样的立牌,并且设有电子门禁,进行了物理区隔。在一些教学楼走廊台阶,巧妙地放置几盆绿植,防止公众步入。
“就个人而言,我看到不文明行为会不开心,但也不会一棒子把人打死,对于游客的合理请求会回应,对于不文明行为会劝告。”小杨认为,高校内一些区域同样是公共场所,不论是学生还是游客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秩序和心怀公德。
“我注意到相当一部分游客带着孩子来参观大学,希望以此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今后考个好大学。我想,做人是成才的前提,家长更应该言传身教,在行动上作出表率。学校也需要吸取经验,优化管理,形成一定约束。”杨同学说。
高校向社会开放众望所归,高校方面也呼吁,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守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池舒凌/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