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马路生活节”启幕,转角遇见生活里的美好
2023-08-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南京路华灯初上,随着《甜蜜蜜》的音乐响起,小红书首届“马路生活节”拉开序幕。8月3日至13日,在上海市商务委、市文旅局、黄浦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小红书在上海开启首届“马路生活节”,聚焦新客群、新供给和新场景,构成新消费的节日形态。

超过200场的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等多样形式,覆盖艺术、音乐、市集、户外、潮流等多元文化,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生活里的浪漫、烟火气里的点滴美好。“马路生活节”不仅打造新的“城市旅行名片”,同时将为推进上海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带来新的乘积效应。

音乐、潮流、运动、市集等多元文化

激发夏日生活新热潮

近日,在永安百货大厦的露台上,作为马路生活节的揭幕演出,一场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的音乐会举行,音乐人袁娅维、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昆剧团、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青年音乐剧演员等次第出现在大厦阳台上,配合楼体上的灯光投影,这栋有百年历史的大楼上演了精彩的音乐演出。现场观看演出的上海生活美食博主添饭说:“这场演出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历史与时尚进行了融合,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空间中一些全新的美好图景。”

在淡水路上,小红书诗歌博主们的“诗歌彩蛋”让这条本身富有文艺色彩的马路更有了诗歌的气息,他们并非是知名诗人,而是一群热爱诗歌、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咖啡馆、花店、阳台,甚至垃圾桶都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诗。

记者发现,淡水路上的“限定诗歌”,更像是年轻人与年轻人的对白,在这幅多元画卷中,可以窥见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及自我探索。诗歌刷街项目负责人怀素表示,淡水路有诗人艾青的故居,活动通过和街道共同合作,希望通过诗歌让淡水路被更多人看见。把线上人文垂直的诗歌板块搬到线下,也希望用这些温暖的共鸣帮助人们在细节中找到生活美感。

据了解,本次马路生活节还有街头音乐闪送、宠物派对、小马路逛吃之旅、运动派对等活动。在南浦大桥外马路口,上海知名餐厅以及近百位年轻品牌主理人,带着他们的作品出现在“纳凉市集”;周末的夜晚,6场路灯音乐会将由知名歌手领衔演唱,在晚风拂过的路灯下,带来不同主题的音乐盛宴。

多场文化艺术展贯通城市空间

为线下烟火气带来新活力

上海是中国的艺术之都,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捕捉烟火气的瞬间,并成为这些珍贵时刻的记录者。在上海世博创意秀场举办的“青年发光艺术展”及小红书十周年摄影展《他们中的我们》就是这些瞬间的集中体现。“青年发光艺术展”展出的作品有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通过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线上线下联动的路径,通过多元的艺术创作表达和展现形式,打通屏幕与现实,让艺术与生活更好连接。

走在城市的广场和街头,转角就能遇到艺术。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南昌路、南苏州路等多条马路上,小红书与众多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合作打造的艺术装置,让艺术走出艺术馆,融入城市生活和街道社区。《蓝色生活交响曲》由西班牙著名当代艺术团体“光线介入”打造,用9万个塑料瓶组成高达3米的“巨型迷宫”,这些塑料瓶曾跟随使用者去过不同地方,装满其生活记忆。夜晚来临,LED灯光会让迷宫变成一片“蓝色海洋”,艺术由此融入生活。

在南昌路168号、口袋花园等地,青年艺术家罗盛天发起“花花补丁计划”,运用毛毡工具,制作成毛毡花、毛毡动物、毛毡蘑菇,修补老旧街道地面、墙面上的破损角落。罗盛天说:“面对城市建筑老化的切面和边角,我想用这样的艺术表达,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柔软与重塑。”

小红书项目负责人雷拉表示,“马路生活节”起源于上海的青年城市文化IP,是小红书社区在线下的集中、具象、真实的呈现,是烟火气与文化、浪漫的共生。小红书诞生于上海,这次“马路生活节”也是今年小红书在十周年之际,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希望借此展现 “美好生活新生态”,同时一起探索“生活不在别处”的城市关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