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司快递员“狭路相撞”,宝山法院发出司法建议
2023-08-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两名快递员在派送快递途中发生碰撞,因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后诉至法院,法官却发现两人是同一家快递公司员工,这是“乌龙事件”还是意图骗取赔偿款的虚假诉讼?法院又将如何处理呢?

自家快递员竟相撞

巡回法庭化解矛盾

2021年9月,快递员魏先生与同样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快递员张先生发生碰撞,事故导致魏先生车损人伤,经交警部门认定,魏先生存在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张先生存在违反让行规定的违法行为,双方负同等责任。

事故发生时,原告魏先生是A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张先生是被告B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双方均被派遣至被告快递公司工作,事发时均在派送快递、执行工作任务。

魏先生于当日入院治疗,经诊断为右手开放性外伤。因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原告魏先生将被告张先生、B劳务派遣公司、快递公司一同起诉至上海宝山法院,请求三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在拿到卷宗材料后,经过初步调查,我发现本案中交通事故的双方即魏先生和张先生竟然是同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该案的承办法官苏东东说。这是一起伪造交通事故意图骗取赔偿款的虚假诉讼还是一起自家人撞自家人的乌龙事件?带着这样的疑惑,承办法官为更好地查明事实,将法庭搬到快递站点。

通过实地调查审理,承办法官一方面发现这确实只是一起乌龙事件,在查明事实后对快递员的违规行为和各方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释法明理,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另一方面,发现快递公司的两名快递员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形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快递公司的安全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

巧用司法大数据“富矿”

司法建议助力企业安全经营

本着通过类案分析案件矛盾、从源头化解纠纷的想法,承办法官通过司法大数据检索发现,近几年,这家快递公司在上海宝山法院作为被告的涉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竟高达20余件。“司法大数据检索是法院的一个重要‘数据富矿’,我们在审理各类案件时可以多加利用,充分运用。”苏东东介绍。

在这些案件中,承办法官发现公司快递员或承担事故全部责任或承担同等以上责任,且快递员们的违法行为也表现为多种形式,如逆向行驶、违反信号灯规定通行、违反让行规定、超速行驶等。进一步查阅卷宗发现,这些案件中有10余起事故甚至造成受害人达到不同程度的伤残等级,最高的达到了四级,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损害。

为了加强源头治理,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帮助这家快递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宝山法院制发了司法建议书,建议企业加强安全宣导,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日常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监管机制,落实信用管理制度。

收到司法建议后,该大型快递企业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交通安全管理的开展情况具体还包括:每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参与率不低于90%,从源头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每月开展车辆技术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清退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建立快递员文明交通计分制,作为内部考核的依据;为车辆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提高赔付能力,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