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身边历史,探寻城市发展脉络,老西门街道:打造属于全年龄段的美丽家园
2023-08-17 专题

在学生的画笔下,梦花街被设计成了一条步行街。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在大众的印象中,城市更新似乎就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但是,在老西门街道,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专家却在对一群娃娃讲城市更新,而这些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一本正经地听讲、记录,似乎接下来老西门这块满载着上海老城厢文化和记忆的土地上,即将由他们画出最美丽的蓝图。街道举办的“我在老城厢‘修’建筑特别季之‘西门·绘新’城市更新创意赛”,通过这样全年龄段参与的方式,将“美丽家园”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画一只够漂亮的窨井盖  

老西门是上海建市的核心地区,承载着极其丰富的上海历史文化内涵,也有着特别多的历史保护建筑。因此,老西门的“10分钟生活圈”建设和美丽家园建设就多了一项要求:讲好上海故事,传承上海文化,弘扬海派精神。

老西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充分利用了辖区内的历史人文资源,将热爱家园、建设家园作为基层建设和治理的抓手,将青少年作为传承和弘扬城厢文脉的重要对象,连续4年开展了城市更新创意大赛。

街道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3D打印、数字建模等方式重现辖区特色街区和建筑,让参与活动的学生设计填色,今年的大赛更是以区域城市更新为题材,让参赛学生策划设计街区的新生。身边熟悉的环境,从小到大的生活场景,使得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也激发了他们对所在社区的热爱。渐渐地,孩子们的心被这片熟悉而神奇的土地吸引,他们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比赛题目。在一街一路项目的“小小议事厅”,我们可以看到醒目位置上陈列着四组图片,中间是大大的艺术字体:“创意窨井盖”,上下左右的图片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窨井盖。旁边的说明这样写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大林路窨井盖”。“我的设计目的”这样写:“马路上窨井盖大的、小的、方的、圆的什么都有,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问题。有的窨井盖在机动车道位置,隐藏了巨大风险。”在学生的创意中,窨井盖“可以用球类形状描绘,可以用动物的形状描绘,可以用植物的形状描绘,可以用卡通形象描绘”。

窨井盖很小,小小的窨井盖却折射出了老西门街道在街区治理中对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努力。实地踏勘、发挥创意,参赛过程中的种种体验让青少年对自己生活成长所在的西门社区有了更深的了解,最终形成了孩子们热爱自己生活的社区、关心社区环境的良好风尚。

今年的比赛以区域城市更新为题材,让参赛学生策划设计街区的新生。

  梦一条老上海的“步行街”  

对于老西门街道来说,美丽家园建设要做的不仅仅是城区建筑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社区居民热爱自己生活的社区。连续几年的学生城市更新比赛,为孩子们了解社区、热爱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将这样的热爱向其他年龄段的社区成员辐射。

今年的“我在老城厢‘修’建筑特别季之‘西门·绘新’城市更新创意赛”,孩子们不仅仅以想象为蓝本进行设计创意,他们开始去挖掘身边的历史,从老城厢的文化和历史中寻找城市的发展脉络。

梦花街是一条仅425米长的小路,但是,作为老城厢生活形态最完备的聚集地和它富有浪漫气息的名字,梦花街在上海名声不小,人们津津乐道的“梦花街馄饨”等老上海味道都是出自于此地。大赛中,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梦花街设计成了步行街,而步行街上的商店,令人眼前一亮:学生们通过对梦花街历史的挖掘,居然挖到了一家“纽扣大王”。

数十年前,梦花街上的“纽扣大王”名声在外,凡需要找新式纽扣的,或者需要配同款纽扣的,来这里的“纽扣大王”多半不会落空。虽然时过境迁,“纽扣大王”关了店,但时至今日,老上海人提起“纽扣”,总还能想起它昔日的辉煌。

学生们在设计这条步行街时,将“纽扣大王”又一次搬到了梦花街上,也许,现时人们对纽扣的需要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巨大,但这段记忆的发掘,让学生们对老城厢的曾经有了一个鲜活认知。

老西门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让学生更多地跨出校门,来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过程,形成人人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良好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李勤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