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建设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嘉定打造上海新城建设的样板
2023-08-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嘉定区专场。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及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嘉定主动应变识变求变,主动遇新机,开新局,全力争创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打造上海新城建设的样板。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特质得到进一步彰显。

  ※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  ※  

坚决扛起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是规模能级实现新的跨越。今年上半年,全区增加值完成1248.3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4.2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01.6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5.2亿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4亿元,增长39.4%。

二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聚焦“3+1”新动能,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新四化”方面,持续引育催化“新汽车”产业集群,做强“三港两园”载体布局,已集聚汽车“新四化”企业600多家,2022年总产出突破16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代表上海参加国家“双智”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测试道路全域开放,智慧交通“嘉定标准”升级为市团体标准。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方面,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形成以联影、三友医疗、康德莱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上市企业“第一集团军”,2022年总产值达235.8亿元。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方面,聚力打造全市集成电路“一体两翼”布局重要“北翼”,持续做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平台功能,形成覆盖中试、研发和量产的集成电路重要产线布局。在线新经济方面,打造“1+X”直播经济新生态圈,2022年实现总产出3119.2亿元,完成电子商务零售额1017.4亿元,占全市约三成比重。

三是质量效益实现新的跨越。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设立企业2.7万户,增长79%;引进亿元项目167个,增长70.4%;新增上海市民营企业总部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2.6亿元,增长19.6%;百强企业实现利润65.1亿元,增长121%。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1314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四是创新引领实现新的跨越。推进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探索以产业创新联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长三角科交会辐射力、影响力持续扩大,校地合作、院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加速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位列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企业2453家,位列全市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49.4亿元,占增加值比重位列全市第一。

五是营商环境实现新的跨越。2022年以来集中发布区级稳增长系列政策、产业扶持“新12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近200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新增28项区级特色改革事项,创新设立“小嘉帮办服务站”,获评全市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第一名。

  ※  努力在新城发力上走在全市前列  ※  

围绕“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定位,聚力推动“一城一中心”“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绿环”建设,努力把嘉定新城打造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项目带动上,全面落实31项重点任务、153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海创总部等重点产业项目和嘉闵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功能导入上,加速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等第一批5个市级重大功能性导入项目落地,发布第二批市级导入事项6个。

示范引领上,推动“三大示范样板区”早出功能、快出形象。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新三件套”建设稳步推进,市民驿站、江南书局等文化项目加快施工,保利大剧院推出沪上最大规模户外水景光影秀,城市“会客厅”功能更加丰富;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西门旧改二期房屋征收签约,年底将实现首发地块出让;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首发地块“星汉空间”项目正式开工,将建成全市最大的近零能耗单体建筑。

战略联动上,推动北虹桥与新城“两大引擎”共同发力,积极承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科创”功能,打造北虹桥国际创新产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引领示范新高地,“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  努力在人民城市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  ※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好的服务温暖人心。民生实事方面,聚焦老小旧远、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扎实推进早餐工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创新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全过程评议,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教育方面,先后引进上实嘉定新城分校、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去年建成开办18所优质学校,今年还将新建14所,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医疗方面,已拥有瑞金医院、东方肝胆、市中医医院3座三甲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作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健康城市试点,积极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乡村振兴方面,成功创建1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打造“乡悦华亭”“鲜花文旅”等一批特色农旅融合项目;在全市率先启动“数字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建设,已建成全程无人化作业示范区1600亩。

生态环境方面,打造环城河步道、横沥文化水脉等高品质“生活秀带”,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0.3%,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93.2%,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实践五级网格治理体系,创新打造43家“我嘉·邻里中心”,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优服”在片区层级融合,更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聚焦“四大功能”,提升“四个能力”  ※  

面向未来,嘉定正按照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排头兵、先行者的姿态,以高水平改革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服务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关键要素配置能力。更大力度吸引高技术高质量外资,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培育“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集聚一批具有关键要素配置能力的企业。做强“我嘉金融”平台,提升“上海·嘉定人才港”能级,放大长三角科交会溢出效应,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双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对关键资源要素的吸附能力和整合能力。

二是聚焦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协同创新转化能力。构建“中小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链,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00家。围绕汽车芯片、燃料电池等细分领域,打造协同创新联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依托院士专家成果转化中心,打造科技创新“三库一平台”,探索拨投结合、“转化+孵化+产业化”等新型创新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

三是聚焦服务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升现代产业核心能力。加快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全力支持上汽转型发展,高水平打造“三港两园”,深化“双智”试点建设,更好彰显汽车嘉定的领跑领先地位。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力争到2025年重点领域规上企业“智改数转”比例超90%。加快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联影小镇等载体建设,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四是聚焦服务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节点城市辐射能力。依托进博会等重大平台,提升综保区能级,加大海外招商力度,支持鼓励优势行业、优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抓牢新城发力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大战略机遇,做强产业、科创、服务、交通等节点功能,深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能力。

  ※  现场走访典型案例  ※  

嘉定教育以“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为核心理念,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为发展战略,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引领,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就在下个月,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将正式投入使用。该校是一所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地处徐行镇,总建设规模 54 个教学班,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直接输出办学品牌、管理团队、核心教学资源的附属学校。据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校长邱超介绍,以“以卓越的教育成就卓越的人”为办学使命,以“让每个生命都绽放”为办学理念,通过精心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丰富多元的课程和务实高效的教育教学,学校致力于培养学养深厚、个性舒张、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也将在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等方面精心探索,通过打造“书香华五、文雅华五、科创华五、健康华五、尚美华五”,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学生适性发展的学校,一所改革创新的高质量学校,一所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娟表示,未来,将在“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变量”上下功夫,确保新开学校与所在街镇发展形势相匹配,发挥本土学校的优势特色、延续教化嘉定文脉,紧扣区域发展关键节点、力促教育资源优质多元。

目前,嘉定已在全市率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评估线上诊断全覆盖目标,近期还出台了《嘉定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作为汽车城,嘉定主动拥抱汽车产业新变革,围绕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定位,努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方向转型,抢抓新机遇、跑出“嘉速度”。今年年初出台了《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就在这个月月底,位于嘉定工业区北区核心区,投资额超10亿元人民币的禾赛“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即将完工,预计于年底前投入运营。据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乐晓磊介绍,该智造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激光雷达研发技术和智能化生产技术,将承担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车规测试等功能模块,采用了业内非常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大量智能工业机器人,实现了100多道生产工序的自动化,产线自动化率达90%,将成为集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超级智造中心。“10年前,在美国硅谷圣何塞,我们的3位创始人开启了创业之旅。次年,他们决定将禾赛科技落户嘉定,正是看中了这里优秀的发展前景和营商环境。这些年一路走过来,也证明了当初的正确决策。”

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说道:“我们现在有一种理念,就是当好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合伙人,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诉求和实际困难,做好量身定制的政策支持、人文关怀和相关的一些帮助和支撑,让企业专心做自己专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们都会在力所能及和政策许可的范围之内,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好一个发展的氛围和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