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书展落幕,这些经验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展”
2023-08-2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叶子闻/文 常鑫/图

2023上海书展今天落幕。7天展程,市民的阅读热情依然高涨,书展主会场入场近30万人次。截至发稿,本届书展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较2019年总销售增长41.47%。今年有很多变革,也取得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对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展”有重要作用。

  经验一    上海各大阅读品牌相互“借力”  

上海书展本质上是一个上海最负盛名的阅读品牌。这座城市还有很多著名阅读品牌,比如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上海之夏”、学习读书会等。今年书展期间,这些阅读品牌有意制造各种“交集”,形成充分互动,为营造“书香满城”集体发力。

今年,学习读书会“掐点”书展,推出的讲座备受关注。在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的《大学春秋》分享会上,大三学生黄斌强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此次学习读书会所在的浦东图书馆有很多书展活动,他是为另一个活动而来,看到这里有徐校长的新书分享会,就进来听一听,没想到受益匪浅。

徐飞主要探讨了人工通用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AI时代,“知识中心主义”“能力中心主义”会淡出教育领域,人们以往引以为豪的知识积累,很难与AI抗衡。因此,大学教育需要重新反思“教什么”。徐教授表示,“教师-学生-AI”三元相互作用的“混合式学习”是解决之道,这将为大学教育赋能“非可编码能力”。黄斌强说,徐校长缓解了他的焦虑。他是学设计的,最受人工智能冲击,如何让设计师未来有存在价值?徐校长给了他很多启发。

上海各大阅读品牌相互“借力”,不仅体现在读者引流上面,还有作家资源的共享。上海作协专业作家路内应该是书展期间现身最多的作家之一。他主要出现在书展,也会出席上海国际文学周。在文学周现场,路内就新作《花街往事》和作家好友张怡微、走走进行了互动。小说写的是“花街”的人们跨越几十年的众生相。路内坦言,小说里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很多小说家都是如此,凭空创作是很艰难的。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阅读品牌已经开始计划“对标”下一届上海书展。在相互“借力”中,这些品牌正在形成一股推动上海全民阅读的“合力”。

  经验二    文学兴则书展兴  

毋庸置疑,文学类书籍依然是今年书展销售最多的图书品种。而在书展约850种活动中,和文学有关的就占到一半。所以,有人喊出“文学兴,则书展兴”,此言不虚。今年书展的文学作品还是有不少惊喜,这也预示着未来书展的热点会比较稳定。

文学译作方面,来自闵行莘庄的出版社“作家榜”在书展上推出新版《呼啸山庄》中译本,译者闫秀其实并不属于传统译界。作家榜这次启用新人来翻译名作,就是想有所突破。闫秀说,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情感的传递。为了译出这份真挚的情感,闫秀的办法就是走进现场。她多次来到《呼啸山庄》的原型故事发生地——霍沃斯村庄,在勃朗特故居久久徘徊,去寻找潘尼斯通峭壁和神秘的仙女洞。因为翻译出众,这个版本的《呼啸山庄》近日已被勃朗特故居博物馆收藏。

类型文学一直是文学图书的大头。从这次书展揭晓的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来看,无论是齐然的《拉普拉斯的回旋》、菊储的《假如情感能贩卖》,还是么瑶的《退回童年》,这些金奖作品都展示了本土原创科幻的最高水准。记者注意到,这些作品不仅保持了对未来的超强合理想象,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难怪大赛评委、复旦教授严锋会十分兴奋:“从某种意义上,宇宙就是一部终极的科幻史诗,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史诗的书写者。这个宇宙未来会怎样,就看我们怎么写了。”

除了科幻,推理和悬疑今年也是类型文学的主流。在书展“中国原创推理新趋势第四届论坛”上,本土推理品牌“谜托邦”文库再引关注。文库中景旭枫的《基因的复仇》《镜像人》,时晨的《侦探往事》《侠盗的遗产》,孙沁文的《雪祭》,王稼骏的《女神》,青稞的《死者AI》等推理小说这几年都圈粉无数。这也使得青年作家们对本土推理未来抱有信心。王稼骏认为,华文推理可以利用“本土化”的优势挖掘独具魅力的作品,这也是本土推理的一个方向。

  经验三    拓展阅读空间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只有一周时间的书展实在是太短暂了。而上海一直在推进“永不落幕的书展”的建设。据记者观察,书展要想常态化,除了要加快各种读书会、文学周等阅读品牌的建设之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必须进行阅读空间的拓展,阅读空间可以给各种阅读活动提供物理空间上的保障,成为“书香上海”的一个个阵地。今年书展无疑在这方面作了很多铺垫。

书展期间,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图东馆举行了上海交大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的讲座“元宇宙的秩序与规则之治”。季教授最近刚刚推出了《元宇宙的秩序:虚拟人、加密资产以及法治创新》一书。这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元宇宙与法律和社会互动关系”的著作,学术性很强。而这样的讲座显然应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书展主会场的安静空间其实很有限,放在上图东馆举行就显得相当合适。

去年9月28日正式开馆的上图东馆作为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在此次书展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季卫东教授在内的十几场重要讲座在这里举行。“过去其实书展期间要找到一个适合的空间选择余地不大。现在上图东馆的开放,让局面豁然开朗。书展之后,这里的‘书香·上海之夏’系列讲座仍将持续到9月。”上图东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你点我购”原本是静安区图书馆的一个线上服务。在书展中,这种服务正式落地,“你点我购”线下首店在千彩书坊对读者开放。之前 “你点我购”只是在“静图约书”线上借阅平台进行,图书馆以读者在线上平台点单的图书清单采购图书,方便读者第一时间借阅新书,形成“点对点”服务。现在入驻线下阅读空间之后,服务变得“摸得见看得着”,也就能走得更实。

记者了解到,在“图书馆+书店”的模式中,读者在图书馆线上平台借阅图书,可直接去千彩书坊凭读者证将心仪的图书借阅回家,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而这背后的运作原理是,图书馆已出资将这本书买下,之后就会进入馆藏。这本质上也是阅读空间的一种拓展,后书展时期,市民的阅读将变得更方便。

  经验四    实时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书展原计划取消现场售票,改为线上售票,提前实现预约绑定。该措施实施几天之后,根据很多中老年读者“购票难”的反馈,书展组委会为60岁以上读者推出了线下售票服务,局面立刻改观,更多读者得以进场感受书香。

上海书展每年都有新举措推出,但像今年这样实时优化管理,并不多见。书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书展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展览”“市民的阅读嘉年华”办展定位,根据展会实时动态,及时听取读者、参展商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细化现场服务。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的需求,如,在了解老年群体购票困难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分析研判、协调沟通,迅速出台解决措施,在此前安排30家新华书店门店作为线下购票服务点基础上,设置多处书展现场咨询服务点和特殊困难观众通道等针对性举措。此外,为防止大客流情况下儿童和家长走散,在小读者入场时提供家长联系卡。

本届书展延续历年传统,继续为读者提供快递寄存、导览导购、便民医疗、母婴照料、餐饮休闲等各项服务。市区公安、消防现场驻点,场内外137名志愿者全力以赴,为读者安全顺利观展保驾护航。书展现场咨询服务点、志愿服务岗亭共接待读者超15万人次。邮政服务和包裹寄存近6000单,医疗服务近40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叶子闻/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