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东方艺术之美,这个16岁女孩为上海暑期展览季收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暑假临近结束,上海这个夏天的暑期展也走向尾声。作为今年上海暑期展览季最后开幕的一个展览,16岁邱子珊带来的个展“古质今妍——子珊创意笔墨展”,将东方美学与西方艺术密切结合,想象力爆棚,也呈现了上海青少年目前的艺术思考。
虽然邱子珊9月份开学才读高一,但她的艺术却已显老到。她很喜欢将各种艺术材质进行堆叠呈现。比如《香远益清》,邱子珊在画面色彩上运用了葱绿对桃红的参差对照,荷花部分则用了没骨的画法,与宋人多用的先勾勒后点染的方法不同,讲究随笔成形,浑然天成,别有韵致。如果仅仅如此,那就是一幅二位的画作,但是邱子珊又别处心裁地给画作披上了细纱,作品周围则以真花相配,使得整件作品瞬间从画作变成了装置。
“我想用立体的纱布把画给引出来,当二维的背景与三维的纱布被放在一起时,他们就可以相互对比,互相对照。”邱子珊对记者说。在她此次亮相的十几件作品里,充满了这种二维变三维的奇思妙想。一幅墨竹,竹叶是水墨的,竹竿则是真实的竹子。而在另一幅作品里,邱子珊则使用了真实的芒草。
这种混搭之风,和邱子珊的学艺经历有关。她6岁开始接触艺术,且涉猎颇广。不仅学了油画、丙烯、水彩和水墨,甚至还接触了喷漆、木屑工艺、3D艺术等。她还会手雕,这次展览的一件《面具》就是她2020年读初一时创作的第一件手雕作品。广博的涉猎,使得她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各种艺术元素进行综合呈现。
在今年夏天,邱子珊造访了纽约几位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这也给了她对艺术创作的新想法。她表示,今后希望能借助西方艺术形式,推广东方美学,让更多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感受东方艺术之至美。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暑期,上海迎来了规模最为庞大的展览季,一大批重量级展览人气爆棚,一票难求。其中上海博物馆的“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无疑是暑期展览季的“顶流”,目前接待观众已经几十万人次,是最难预约的展览之一。这个暑期,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还相继推出了“博物馆奇妙夜”项目,在晚间向市民开放展馆,提高展览的利用率,并且推动上海夜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