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时针,已经走到中国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今年以来,上海城市消费尤其是文旅消费高开稳走、供需两旺,上半年不仅营业性演出创新高,美术文博也已接待观众达1500万人次,上海再多一个城市消费的千万级“流量入口”,亮眼成绩也让下半年将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被各界高度看重。
8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艺术节新闻发布会,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在介绍了上海这个可喜成绩后,也表示,“期待艺术节期间,再度见到世界各地观众打‘飞的’、拖着行李箱直奔我们剧场的场景”。
// 八大板块举行超400项活动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举行。本届艺术节推出八大艺术板块活动,即“艺享全球”演出展览、“艺术天空”惠民活动、“艺美全城”艺术教育、“艺创未来”扶青计划、“艺通世界”交易市场、“艺聚百家”主题论坛、“艺览纷呈”城市联动、“艺展无限”融合创新。艺术节期间,累计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超过400项,内容体量、场次规模相比往届增长超过20%,国际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届艺术节将紧紧围绕这一重要主题和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演出展览活动。聚焦这一主题,10月19日,由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博物馆联袂打造的多媒体交响音乐会《丝路颂》,正式为本届艺术节拉开帷幕。开幕音乐会以朱践耳、赵麟、俞极三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丝路主题作品为基础,音画融合,全新创排,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的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
此外,10月20日上午,在“一江一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圆桌论坛,50多家演艺机构将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演艺行业的新思路、新变革、新合作,并联合签署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筑文化艺术新丝路的《上海共识》。同时,本届艺术节还特设“丝路之光”系列展演,汇集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0多部作品。
随着国际文旅市场的复苏,今年的艺术节汇聚了众多中外名家名团。本届艺术节将集中推出79台演出项目,包括境外项目45台、境内项目34台,其中13台世界首演、3台亚洲首演、7台中国首演以及48台上海首演。
作为开幕演出,10月14日著名指挥家携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奏响新声;10月15日,对汤显祖原著进行再创作的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将全新亮相。艺术节期间,多明戈、乔治乌、马祖耶夫、美国芭蕾舞剧院、瑞士贝嘉芭蕾舞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名家名团名作将惊艳亮相,以舞蹈重现璀璨“三星堆文明”的《三星堆纪》、以古老秦腔讲述现代乡村振兴故事的《楷模村》等一部部“中国风”优秀作品则将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11月15日闭幕式上,以色列指挥家拉哈夫·沙尼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将联手演绎贝多芬、马勒的经典名作。
// 服务行业服务全球演艺市场 //
方世忠提供了一组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海共举办各类营业性的演出2.2万余场,吸引观众是1199.38万人,实现票房收入是8.32亿元。这三个数据同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3.225.1%和16.5。“所以,作为金秋上海最重要的国际性的文化节展活动,艺术节对全球的艺术界和海内外的观众和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说,上海文化行业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共识,“要进一步做强三个效应,包括城市消费的引流效应、产业发展的平台效应和城市形象的品牌效应。”
确实,仅仅是演出码头还不够,上海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在业界的影响力。记者获悉,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演艺项目交易市场,本届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在前滩31演艺中心举行,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国和地区500家左右专业机构、1500名左右业界嘉宾参与。
目前,包括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欧洲艺术节联盟、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穗节、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中国香港艺术节等188家国内外艺术节、艺术机构总监级别的代表已确认参会,将联手推动交易会成为全球演艺产业风向标。同时,艺术节主旨论坛将升级为国际城市文化论坛,聚焦“以艺通心、链接世界”主题,以国际城市文化交流为方向,集聚全球文化艺术领域的巨头和大咖,共同探讨全球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挑战、新路径和新格局。
“我们都知道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未来产业。我们也将立足上海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城市功能,发挥国家级综合性的国际艺术节的平台作用,主动链接全球的演艺资源来激活文化服务贸易,全力的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方世忠说,“我们相信全球演艺机构和人才都可以在上海找到梦想的舞台,心仪的观众和最优的市场同行的伙伴。”
// 做好市民和青年艺术家的盛会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办 节宗旨是“艺术的盛会 人民大众的节日”,本届艺术节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把握品质、多元、体验等文旅需求新趋势新特点,让“赏好剧、看美展、观文博”成为城市金秋的艺术风景线、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首选项。
今年的艺术节将实现惠民全覆盖。本届艺术节精心遴选近60台名家名团演出项目,覆盖全市16个区,走入街镇社区、走进公共空间,奉献超百场的“艺术天空”系列演出活动,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实践“全民、全龄、全域、全时”办节理念,营造全城参与、人人共享的艺术氛围。
它还将利用自身影响力赋能城市大美育。本届艺术节积极搭建社会大美育平台,持续打造“艺趣社”“观剧团”等品牌活动。其中,“艺趣社”搭建中小学生艺术综合实践平台,以“家园”为主题,开展“慧画无限”公共美术活动;“学生观剧观展团”拟招募全市20余所大学高校学生,组织演出观摩、讲座导赏等活动,以青年视角对剧目评分,产生“青评果指数”。
艺术节今年还拓展了办节新场域。本届艺术节将紧扣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在江苏无锡、浙江宁波、安徽合肥以及山东潍坊设立分会场,更好地发挥服务长三角、走向全中国的平台功能。同时,还将举办第七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第十二届上海魔术节、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节中节”活动。
此外,对于新人新作,艺术节也将持续关注。本届艺术节将以“扶青计划”十周年为契机,深耕孵化、创作、交易、演出全链条,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征集作品,首次增设视觉艺术板块,将推出10部舞台艺术委约作品和2个委约展览。同时,将与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纽约大学等海内外院校加强合作,探索建立定向委约机制,构建专业度高、国际性强、参与度广的青年艺术平台,扶持青年艺术人才和优秀原创作品走向舞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世界艺术时针,已经走到中国上海。”方世忠说,上海期待,艺术节变身成为“走进美好与欢乐”的新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