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开学第一课,初中生开展“幸福”大讨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我觉得放假就很幸福,能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我觉得上学也很幸福,又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们。”
9月1日,上海220万中小学生和幼儿开启了秋季新学期。在上海市卢湾中学,初中生们在开学第一天并没有迎来课表上的文化课,而是展开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学校精心打造了“我把幸福告诉你”开学思政第一课暨“中国系列”课程之幸福中国第一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对幸福进行探索。
※ 幸福不一定是哈哈大笑的时刻 ※
开学第一课上,八(3)班的周靖轩同学展示了两张照片,照片上他眉头紧皱,正在测试一个模型。“这张照片看起来和幸福没什么关系,但我却觉得这是我最幸福的一瞬间。”周靖轩说,自己家附近的马路每到下雨就会出现下水口堵塞的问题,导致马路积水,于是他就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课题研究。
克服种种困难后,周靖轩完成了模型设计,来到了最后一关——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可怎样检测呢?毕竟这只是个模型,不能真正用水来检测,他冥思苦想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一天我看到家里摆放的乐高,突然想到可以用学校之前教过的Steam乐高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周靖轩说,两张照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拍的,“尽管照片里我看上去心事重重,但实际上我正沉浸在思考当中,一步步推进和完善我的设计,每前进一步,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更有信心迎接下一个挑战。”
凭借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周靖轩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中学生评选活动“科技希望之星”的光荣称号。在他看来,幸福并不一定是哈哈大笑的时刻,也可以是沉浸学习或是刻苦钻研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对我来说更有收获。”
星火宣讲团宣讲员、七(5)班的丁予涵同学分享了一张一条路的照片,这是她今年暑假和家人驱车在新疆旅游时拍的。这不就是一条路吗,怎么就成了幸福瞬间?丁予涵说,这趟旅行中,他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路上奔波,而给她带来如此强烈幸福感的,也正是新疆的一条条路。“新疆占据了我国国土的六分之一,在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一条条路却能够修筑完成、直达天际,它们不仅将新疆的美景‘送’到游客面前,更让新疆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幸福。”
丁予涵以独库公路举例,这条风景独特的公路有一半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修筑过程中有168名官兵献出了生命,修筑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即便困难再大,也一定要把路修好,这是祖国给新疆人民、给全国百姓搭建的一条幸福通道。”丁予涵说,行进在这样的道路上,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在大家的讲述中,幸福的轮廓渐渐清晰。幸福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它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直面挑战、突破自我的满满成就感;是祖国河清海晏、繁荣富强带来的满满安全感和快乐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带来的无限满足感;更是以己之力奉献岗位、报效祖国的无比自豪感……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获得、体验和成就。
※ 微徒步研学体会身边的幸福 ※
知道了什么是幸福,那么幸福缘何而来?开学第一课的红色宣讲课堂以一位支教学生为线索,串起了革命烈士李白、为建设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铁人王进喜和当代学生贵州支教三个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为幸福中国付出的努力,进一步让学生们理解幸福生活源自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源自每一位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祖国建设者。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挺膺担当、笃行不怠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幸福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幸福生活,激发奋进力量,开学第一天,卢湾中学的学生们还走出校园,开展了“遇见幸福”微徒步研学活动。学校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微徒步研学手册,让大家带着问题去研学,用脚步感受时代脉搏,体会身边的幸福。初中生们先是走进世博会博物馆,回首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场景,进一步领悟国家强大与个人幸福休戚与共的深刻关系。接着,从世博会博物馆开始,沿着黄浦滨江一路前行,边走边看,感受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最后,学生们来到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了解了乒乓球历史,感受乒乓运动员们的精神。
学校无边界思维坊的老师们还开设了十五个幸福体验项目,引领学生在项目体验中提升感悟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心连心”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意微制作,感受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幸福,提升学子团结协作的能力;“City walk 共绘幸福”项目通过城市行走设计,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体验非遗 齐享幸福”通过非遗探究、非遗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索创新传承的新妙招……在有趣的体验项目中,学生们既感受到了不同的幸福,更对幸福未来有了更具象的创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