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上海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这些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得如何了?
2023-09-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除署名外)

近日,上海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18条措施,强调要加强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各区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根据《上海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要求各区精准锁定重点群体人数多、就业帮扶需求大的区域,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片区)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满足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需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5分钟是时间刻度,也是民生温度。站点如何构建?服务如何做好?这次,记者走访了几家已经建好的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一探究竟。

  ◆  将就业圈与生活圈完美融合  ◆  

受访者/图

说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15分钟社区就业服务圈到底什么样,许多人还不太清楚。一家开在嘉定区南翔镇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里的社区咖啡店,恰恰成为了南翔镇的这两个服务圈的交汇点,也是东社区就业服务站的一个重要抓手。

侯菲是一个85后,当时正值职场空窗期的她通过投标,成为了这家咖啡店的主理人,不仅在这里实现了事业的第二春,而且还以咖啡店为支点,助力更多90后、95后年轻人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小刘就是其中之一:“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市区上班,远距离通勤的成本还是蛮高的,所以后来我选择辞职回家。前段时间得知家门口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咖啡店,我就来看了一下。现在经过培训,我已经正式上岗成为了一名店长,过得很充实。”

小刘这种就业观在南翔镇的年轻人中还是颇有代表性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郊区青年的就业倾向。南翔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近期的排摸工作中发现,这种属地化就业倾向的占比正在不断增高。一直以来,南翔镇都非常关注社区大学生、青年人这个群体,坚持产业、创业、就业联动,这家咖啡店作为梦想启航的地方,为他们的创业开辟一块试验田、搭建一个实践路演厅,营造社区邻里青创业氛围。经过半年的摸索,“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一是“一日店长”路演,青创人员可以亲身体验如何运营一家店;二是“百日店长”活动,围绕我嘉·邻里中心推出的“文润中心·共享邻里”主题活动,组织画家、心理咨询师、社区手工达人等近100人带来近100场交流互动活动,激发更多创业灵感;三是“创业集市”活动,从“百日店长”中产生的想开店创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我嘉·邻里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搭台,获得展位或工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四是“扶持政策”助推,对在“百日店长”技能培训中获得等级证书的人员予以补贴,并出台《南翔镇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截至目前,依托邻里中心“15分钟就业服务圈”,已经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27人。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嘉定在南翔镇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率先试点“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设立“翔就(创)业服务”专区,打造先行社区服务示范站点。专区内建有“一网通办、一网优服”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社区周边经济城、园区企业就业资源,开展专场招聘、政策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优先向社区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辐射周边10个村居,实现6万多居民共享“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内“一网通办”服务终端,区人社局探索社区就业服务站远程帮办服务,设置“远程虚拟窗口”,通过扫码远程取号、实时视频连线、远程调取高拍仪证件材料、即时推送表单签字等功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智能的帮办服务。

据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嘉定全区12个街镇已建成19个提供较为完备公共就业服务的就业服务站。最近正起草相关文件进一步指导各街镇增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区就业服务站作用。

  ◆  个性化指导引领成功就业路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初心驿站位于兰坪路上,坐拥一线江景,凭栏远眺,让人不禁豪情万丈。几个月前,当小潘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想要大干一番事业。

但,从梦想到现实,还有一段路需要去走。小潘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从江西科技学院本科毕业后回到上海,一直都没有找到工作,一股从未有过的失落感笼罩着他。“当时,我正在‘家里蹲’一筹莫展,接到了居委就业援助员打来的服务电话,就业援助员告诉我,就在我家附近,有一个集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募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创业指导服务6大功能模块为一体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来到了这里。”小潘回忆道,“在活动中,职业指导老师帮我分析了具体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我收获颇多。”

在互动中,就业援助员发现,小潘性格沉稳内敛,但少言寡语,再加上缺乏工作经验,这些都成为了他就业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就宽慰他说,这些特点都是当下应届毕业生的普遍现象,让他不用太焦虑。同时建议他可以先注册闵行区“易就业”平台,关注一下平台上的岗位,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就业岗位募集,为其进行就业供需匹配并推荐参加就业见习,希望他在实操中累积工作经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社交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听了援助员的建议,看着易就业平台上的众多岗位,小潘又重新树立了就业信心。

之后,小潘在江川见习基地见习工作期间对社区基层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比较符合他个人认真踏实,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特质。从一开始不怎么说话,到后来主动给就业服务站发来成功就业的捷报,小潘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小潘表示,这里的课程对简历填写、面试技巧的指导,对他的帮助很大,就业见习使他增加了社会阅历及沟通技巧。最重要的是,这些就业服务都是“家门口”就能获得的,让他真正体会到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是名副其实的便捷高效。

江川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2月,在闵行区南片区的春风行动主题招聘会上,江川路街道发布了“一川而就·职达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品牌,并根据辖区及求职需求在11个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内布设社区就业服务站职达站,形成辖区就业服务站点全覆盖。这也使得江川居民无论居住在辖区的哪个位置,都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就业服务。今年以来,职达站已经开展了28次的就业服务活动,干货满满生动有趣的指导内容已圈粉了近千余名求职者,且有236名的青年在参加了职达站活动后找到自身心仪的岗位。

闵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闵行区目前正在按照“5+1”建设思路,全力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各服务站点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发特色服务品牌,江川路街道的“一川而就·职达站”、七宝镇的“青藤指导一小时”、莘庄镇的“初莘社”、新虹街道的“彩虹课堂”、虹桥镇和浦锦街道的“一站式”企业沙龙服务等职介特色服务品牌已初见成效。研究出台《加强本区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服务人员配置的意见》,指导各街镇做好人员调配和财力保障,确保每个就业服务站点至少安排1名专职就业服务专员,站点服务网络覆盖内的居(村)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协助站点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切实增强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力量。预计到今年11月,闵行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将完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的全覆盖。

  ◆  科技赋能“全生命周期”服务  ◆  

受访者/图

“一开始我对手机端匹配出来的结果是有些存疑的,但是没想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成功入职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给我的家庭带去希望。”家住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密云小区的小杨是一个80后,6年前因父母突患大病,他辞去工作回家照顾老人。近年来,小杨父母的身体情况逐渐稳定,老人希望他重新找一份工作。虽然,小杨也有过再就业的打算,但学历不高,又离开职场多年,让他很迷茫,所以一直选择逃避。曲阳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赤峰站就业服务员在上门了解情况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他的焦虑和自卑。

为了帮助像小杨这样的就业年龄段“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就业,曲阳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与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通过“两所联动”服务机制:救助推一把,就业拉一把,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精准实施就业帮扶。在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后,小杨渐渐打破了自我壁垒,敞开心扉。

之后,就业服务员通过动员小杨参加就业社区宣讲、“一对一”职业指导来激发他的就业愿望,帮助他逐步树立起合理的求职观念和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对自己和职场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近1个月循序渐进的就业服务,小杨做好了“迎战”职场的准备。之后,小杨通过手机“随申办”登录“曲阳旗舰店”中“乐业虹口e键通”就业平台完善个人简历,系统根据年龄、学历、专业和求职意向等“一键匹配”出银行跑单员、驾驶员、金融押运员等10个符合条件的岗位。经考虑,小杨选择了银行跑单员,当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经过面试辅导和简历梳理后,顺利闯过面试关被当场录用。

记者了解到,曲阳路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分别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站。各工作站配备站长、资源管理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和劳动协管员,对口5—7个居委,每月服务约600人次,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人员齐备,各司其职,服务更加标准化、专业化、精准化,能做到辖区人员和企业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将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能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为居民和辖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全生命周期’的就业创业服务。”曲阳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次记者来到的曲阳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赤峰站还是在上海市率先试点建立的就创业一体化服务工作站。街道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套建设街道创业驿站,嵌入创业梦想屋之“曲阳e创堂 ”——曲阳社区创业学院、空中课堂、自由阅读、专家一对一等功能。“曲阳e创堂”切实以社区、高校青年创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引入社会优质资源为他们量身定制全年系列讲座,内容涵盖政策解读、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税、法务、融资、数字化转型等热门行业课程。通过“空中课堂”在社区实现“想看就看、随到随看”的创业课程学习体验。

记者从虹口区人社局了解到,虹口区结合“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要求,综合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居民就业服务需求,根据虹口区《关于推进本区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区8个街道共建立30个就业工作站,配备专职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者队伍,实施“一站式”“清单式”服务,形成区—街道—工作站的“1+8+30”社区就业服务网络。目前,虹口区正结合本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要求,结合党建引领着手进行新一轮的站点布局、功能升级和信息化提升,力求让就业服务更及时、更精准地送达社区居民手中。

   >>> 链接  

年轻人,你了解家门口的就业资源吗?

青年报:目前看来,年轻人所面临的就业困惑、难点有哪些?站点做了哪些针对性的调整?

曲阳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

现在年轻人网上信息获取渠道纷繁复杂,无法判断职位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专业对口、岗位薪资、工作要求等与年轻人心理预期有差距。还有一些年轻人无法及时适应就业环境,特别是部分应届毕业生。

针对年轻人比较突出的困难问题,我们一是创新数字化就业创业服务。利用“乐业虹口e键通”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一键人岗匹配”和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发布。为了增强应用的互动性,我们还增设了“小喇叭”、在线预约报名活动、需求留言等功能。二是扩宽就业创业服务渠道。定期举办就业创业活动,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年轻人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三是加强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社区就业服务过程中积极帮助年轻人调整求职心态,对于从“学生”向“社会人”转换较慢的,可以鼓励他们先参加见习、实习,在学习技能提升能力适应市场的同时,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逐步走上成功就业道路。

江川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

目前年轻人其实对就业是比较迷茫的,大多数年轻人对找工作或者说自己的职业道路是缺乏规划的。有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诸多要求,比如离家近、薪资高、专业要对口等;有的年轻人则是面对就业压力选择观望或者慢就业,于是错过了最佳就业时机。

面对年轻人从校园到社会所遇到的一些迷茫,服务站主要功能也是为年轻人在求职道路上起到解惑和引领作用。比如现在年轻人基本是通过一些盈利性网站浏览招聘信息,我们服务站会对公共招聘网站、社区企业以及考公、考编、公益性岗位等各个途径的招聘信息做收集汇总,推送给年轻人;服务站还会给年轻人分析目前就业形势,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给年轻人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对于一些对就业呈观望态度的年轻人,我们会为他推送适合他的就业政策,比如青年见习政策,让他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前有个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所以,可以说社区就业服务站可以提供年轻人在就业道路上所需要的基础服务,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南翔镇社区就业服务站:

总体来说,面对个人期望与实际需求的反差,许多年轻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能力。

造成这种期望与需求的反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换句话说,年轻人不了解家门口的就业资源,招工单位的特色和发展。所以,为了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带着他们走向园区,走入企业,到实地参观,进行职业体验。另外,根据求职者比较心仪的就业方向,每周、每月我们都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招聘活动,让岗位投放更加精准。

青年报:可以给年轻人一些就业建议吗?

江川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建议年轻人在就业道路上要勇于跨出第一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不要给自己预设太多的门槛限制,多多积累工作经验,边做边学,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曲阳路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站:希望年轻人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就业形势,调整自身期望值。要发掘自身优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及时掌握准确的岗位和政策信息。

南翔镇社区就业服务站:如果选择属地化就业,那么就全身心地将个人的奋斗投入到区域的发展中去吧,干一行爱一行,稳扎稳打,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专家建议    优质资源还要充分下沉  

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杨国庆表示,当下,就业服务对象正在发生变化,基层就业援助体系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基层就业服务功能需要寻找新的抓手。近年来,一些社区借助网络直播热潮提供就业信息,借助就业服务专家提供丰富多彩的就业服务等,都是新的就业形势下的有益探索。现在,响应市里“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政策,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体现了政策新理念整合出服务新效果的有益探索。

要做好“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序推进而不可操之过急。在一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基层社区进行尝试,待克服一些常见难题,探索出有益的模式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比较合适;2.优质资源要充分下沉。新政策赋予了基层就业服务更重更实的责任,需要对基层一线加大人才、资金、场地、设施等投入力度,充分有效地沉下去发挥作用;3.注重公共资源共享而不宜资源分割。上级提出政策要求和进行统筹协调,基层各部门也要有资源整合和共同体意识,将场地和设施等资源充分共建共享;4.就业服务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新模式对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大就业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力度,提升就业服务能力;5.注重整合社会各界专家资源参与。可广泛邀请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参与“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工作中,很多资深专家都很愿意在公共就业服务中发挥余热,从而体现自身价值;6.注意处理好“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与基层就业服务全覆盖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当前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增长点,后者是就业服务工作的根本。需要基于区域覆盖面,为所有就业群体提供所需的全方位、无死角的就业服务,在这类基础工作落实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工作更加适宜。

根据平日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求职案例,杨国庆给出了3个不同年龄段年轻人的就业建议:00后先撸起袖子干起来,在工作实践中定位自我价值;90后不要让过往经验成为求职包袱,适时调整目标;80后可以考虑投入第二职业,拓宽新赛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