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传统养老院何不多一些“年轻意识”
2023-09-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最近,天津90后小伙子陈卓和养老院里的老人拍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老人进行各种搞笑“逝验”,他们从容幽默地面对死亡的态度令人起敬。9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还给大家上起了化学课。这些视频让人难得地瞥见了养老院的另一种面目。青年人的到来,似乎让养老院看上去不再那么沉重了。

很多中国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这固然与居家养老,人老了就应接受子女赡养的传统观念有关,当然也与一些养老院不那么令人愉悦的形象脱不了干系。在很多批评报道中,某些养老院的“养老”是不那么专业的,只是一个收钱留人住宿的地方而已,缺少人情味,甚至行事简单粗暴。因此,不仅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子女如送老人去养老院,也会被视为不孝,饱受议论和指摘。

但中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儿女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赡养老人压力。居家养老固然是千百年来中国主流的养老方式,但在这个“压力山大”的时代,子女们大多力不从心。所以,老人去养老院养老是大势所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社会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养老问题。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养老院的服务水准必须提升,传统养老院的面貌必须改观。让人略感欣慰的是,情况随着一批青年人的介入而悄然发生着变化。90后的陈卓正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了养老院老人的生活。他的短视频拍摄,原以为会遭遇“代沟”,没想到老人对新生事物都怀着拥抱的态度,在深度参与中,老人感受到了来自青年一代的活力和温暖。      

同样,之前备受关注的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也因为一群80后、90后青年护理员的加入,给这里带来了一股新风。他们中有的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相当的专业性,不仅对老人富有耐心和爱心,而且善于总结经验,进行方法创新。他们开设的“银发课堂” ,撰写的“智能手机”使用手册,为老人导演的老人版名画Cosplay,都深受老人的欢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的到来,让人看到了养老院的变化,改善了养老院的固有形象。

虽然养老院里最多的是老人,但养老院的管理却应该“青年化”,养老院应该多一些“年轻意识”。让青年一代更多地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让他们的活力给老人带来快乐,让他们的专业提升老人的养老体验,也让他们的担当提升老人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这个国家未来的一切属于青年,包括养老事业。新一辈照顾好老一辈,这是人类的基本法则,也是天经地义的使命。放心地让青年人来参与,充分地信任他们,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实践,国家的养老事业才有希望。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