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动教育,这所离外滩最近的学校开展“行走金融”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在模拟炒股机前体验股票操作员的工作,参观银行工作区域了解商业银行运作,学习人民币知识和假币辨别方法……这样的劳动课程你是不是很感兴趣?9月6日下午,上海市金陵中学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上,“行走金融社”学生的介绍让人眼前一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作为离外滩最近的学校,金陵中学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致力于将劳动资源与金融资源相结合、劳动实践与金融探究相结合,以学生社团模式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思路,树立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我在高一年级刚进入学校时,就报名参加了‘行走金融’社团,在社团活动中亲历情景、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了许多金融劳动过程,收获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金融知识,也获得了很多难得的金融体验。”高二学生秦凯琳说,她和同学们走进中国证券博物馆,在模拟炒股机前体验股票操作员的工作,收获了参与证券业劳动的初步体验。
“我们还走进中国建设银行外滩支行,参观银行工作区域,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和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人民币知识和假钞辨别方法,在ATM机前体验人脸识别等高科技产品为现代金融机构带来的方便快捷。”秦凯琳坦言,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智能服务,进一步认识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感知了金融行业劳动中的契约精神,培养了诚实劳动的品质。
“行走金融社”指导老师丰霞艳介绍说,社团成立于2016年,多年来学生们一次次走进金融场馆,采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寻访探究。“整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路线不熟悉的尴尬、临时闭馆无人应答的窘境、手忙脚乱丢三落四的被动,也体会了满满的愉悦感、获得感。”在丰霞艳看来,学生们通过金融场馆的社会实践,将课堂内获得的金融理论知识投入到劳动中实践检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促进知行合一,也更新了原有的传统劳动观念,切身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意义。
60多年前,金陵中学就因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健体、育美而被广为称赞。优秀的劳动教育传统传承至今,学校更加注重劳动课程建设,已形成一定数量的实践成果,2022年10月被市教研室列入“上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校。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结合课程的特点,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温度,懂得欣赏劳动之美。比如,钱芝安老师就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从典型人物、价值旨归、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作为劳动教育的抓手,在课堂中弘扬劳动精神,以文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金陵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秦一岚表示,除了加强劳动课程建设,学校还积极打造“灵动工业+”“灵动金融+”“灵动农业+”“灵动艺术+”“灵动科技+”“灵动生活+”等特色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劳动赋能成长,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
作为劳动教育综改项目的攻关校,展示活动上,金陵中学还与长期以来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资源的首批实践基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劳动模范风采展览馆、上海工匠馆)、前进远卓实践基地、张江软件园培训中心、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税收文化主题馆六家单位签约,学生们今后将继续前往各个劳动基地在劳动实践中体认劳动精神、锤炼品格和磨炼意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