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勇攀高峰,这是体育的魅力更是上海的魅力
2023-09-16 文体

水岸联动,赛事成了城市的“秀场”。图为2022年上海赛艇公开赛。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随着夏意渐渐退去,秋天的清凉来得仿佛有点早,这对于出行的市民是一个好消息。这个周末,许多市民再度聚集在苏州河两岸,欣赏着百舸争流的魅力,而这已经成为上海赛艇爱好者的一项传统。

除了上海赛艇公开赛之外,上海的登高爱好者也在普陀地标环球港双子塔展现了向上的能量,今年的市民登高系列赛也是连续挑战佘山、金茂大厦、白玉兰大厦等沪上高点,并在10月份冲击“Big 3”之一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越来越多的高品质赛事在上海不断回馈老观众、开辟新赛场,从黄浦江、苏州河到各区的知名地标建筑,纷纷成为选手们展现体育魅力的舞台。走出体育场馆,迈向更广阔的城市空间,通过创造新场景、新玩法,体育赛事不断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也在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并且为市民丰富高品质的生活。

从成都大运会到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人们对体育赛事为城市赋能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城市成全赛事,赛事成就城市,对于以打造全球体育城市为目标的上海,一场新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  “三上”联动,尽收沪上美景  ※  

作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伫立在苏州河畔的划船总会旧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如今随着“上艇”的举办,这座红砖建筑再度成为市民谈论的焦点,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象征。

正如有上海“母亲河”之称的苏州河,从以前运输、生活取水,到新时代的景观,她的使命也在不断改变,而最近这3年,苏州河成了竞技的赛场。9月16日,2023“上艇”开赛,来自全球的赛艇高手在此角逐,也让市民们一饱眼福。

早在2019年筹备“上艇”时,组委会就确定了苏州河作为比赛地,在全球范围内的顶级赛艇比赛,举办城市往往通过赛事展现城市水域景观,宣传城市形象。而作为中国赛艇运动的发源地,上海最好的办赛地便是囊括了人文、历史和景观的苏州河,而且更方便市民现场观赛助威。尤其是“上艇”的赛道还要经过苏州河上的13座桥,这些桥无一不是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市民的记忆,比如最著名的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而乌镇路桥从原来的6孔木结构桥变成了现在的单跨钢管系杆拱桥,它们组成了“上艇”独一无二的赛事景观。

今年的“上艇”继续邀请全球知名队伍来沪参赛,其中牛津与剑桥两支赛艇队有着200年互相角逐的历史,这些选手的参赛放大了“上艇”国际化的声量,深化自主IP的国际影响力。而在选手抵沪期间,组委会还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行活动,通过“一江一河”晨跑打卡、上海小吃&上海话&沪剧体验等活动,使所有选手充分体验上海海派文化,感受上海的人文风情,也展现了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形象。

上马不仅是赛事,更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上艇”的成功举办,也让它与“上马”形成“水陆”联动。而“上马”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金牌IP赛事,通过20多年的积累沉淀,把民生、马拉松精神、城市文化和形象融为一体,成为引领中国体育文化自信的一张闪亮名片,并且已经形成了全球知名度。

苏州河成为了赛场,黄浦江自然不遑多让。据悉作为“上马” “上艇”的姐妹赛事,上海帆船公开赛将于2024年春季正式举办,并且将赛场置于黄浦江之上,届时参赛运动员将一览浦东天际线及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风貌,上海市民和旅游者则将有机会感受世界顶尖的帆船赛事。

上海市标。

与赛艇一样,帆船同样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渊源,上海的城市徽标便是“五桅沙船”。1873年在上海黄浦江上举行的首届“上海杯帆船赛”,成为近代中国帆船运动的最早启蒙,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帆船运动;上世纪60年代上海成立了正式的帆船组织,成为全国最早开启新中国帆船运动的先行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的帆船运动员开始活跃在全国、亚洲、世界,以及亚运会、奥运会等各大国际赛场。

20世纪初停泊在外滩水域的沙船。

其中徐莉佳就是上海最著名的帆船运动员之一,退役后的徐莉佳依旧扬帆不止,在国内外不断推广帆船运动,不久前她再次去英国观摩了当地的帆船赛事。“上帆”的创立,让徐莉佳非常兴奋:“在欧洲的许多知名城市都有历史悠久的帆船比赛,这些赛事不仅有着非常高水准的竞技性,也是将文化、生活、历史的元素精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而说起我们上海,就离不开黄浦江,‘上帆’将赛场放在黄浦江上,对我来说是非常兴奋的消息。你就是想象一下黄浦江上千帆竞技的场面,都是那么的美妙。”

“一江一河”的体育联动即将实现,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卫东也不禁感叹:“点点帆影将与浦江美景交相辉映,不仅推广普及帆船运动,传递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更生动展示浦江两岸的人文脉络和滨水空间的魅力,以体带景、以景促赛,沉浸式感受上海城市风貌。”

2019年的中国航海日,黄浦江上举行了帆船展示活动。明年,千帆竞技的场面又将在黄浦江上演。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  推进城市治理,展现城市风采  ※  

苏州河上的百舸争流展现着上海的速度,而周六的另一场赛事则在挑战上海的高度,在普陀区地标环球港的双子塔里,上海的登高爱好者也在向上攀登。而据赛事组织方奇欢集团总经理杨奇才介绍,上海市民登高大赛每年的赛站一直在增加,今年在佘山、金茂大厦、白玉兰大厦等代表上海高度的地标建筑都举行了比赛,下个月赛事还将挑战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图为2017年1月1日迎新亲子登高活动。青年报资料图

为了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在组织和保障方面组委会也是下了许多功夫。比如环球港双子塔比赛楼道中,每一层都有志愿者、赛事工作者、急救人员、安保人员,像串糖葫芦一般站在楼层中。为了不影响选手的比赛,这些工作人员只能躲在角落或者逃生门附近,但必须做到所有的楼层都无死角监控,杜绝一切盲点,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有的高楼会有一些避难层,我们就把避难层改成了赛事的补给区。选手们可以在这里喝点水,吃一些补给品。真正的职业选手一般不需要补给,因为这只会耽误他们的成绩,但业余参赛的市民们还是希望有这样的赛事服务的。”杨奇才说。

转到户外的苏州河,这里优良的水文条件为“上艇”顺利举办提供了办赛环境,目前整个苏州河已经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这是城市景观水体的标准,同时也是“上艇”驶入苏州河的必要条件。另外“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为赛事举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但比起陆上办赛,在水域办赛的复杂性则更高。为了赛事顺利举办,市水管处根据保障工作方案成立赛事保障工作小组,明确赛事保障时间、保障范围、保障项目、保障措施和保障力量及安排,各司其职做好保障工作。比如“上艇”比赛期间,苏州河上的公务船、保洁船需要避免出航并择时工作,并通过陆巡和船巡的方式,工作人员兵分四路加强水域市容巡查,以“双零”目标助力赛艇比赛提档升级。为了让市民能在亲水平台更好地观赏比赛,同时也要避免有物品掉入河中影响比赛,相关部门在绿化整治、垃圾回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水域环境干净整洁,彰显城市形象。

在举办高品质赛事的同时,也是在推进城市治理,并且展现城市魅力。体育赛事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形象展示的“会客厅”、能级提升的“助推器”、空间优化的“指挥棒”。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多年来持续致力于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是可持续发展事业中的重要力量。“上马”“上艇”加上未来的“上帆”都将持续与其沟通合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携手共进,引领体育赛事对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视,积极表率、传递环保价值观,倡导市民共同守护热爱的地球家园。

杨奇才则表示,上海许多地标建筑愿意作为上海市民登高大赛的比赛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加入我们赛事的许多大楼都是5A甲级写字楼,这些大楼根本不担心租不出去,所以参赛的商业方面的考虑并不是主要的,关键还是一种公益意识,”杨奇才说,“这些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与体育赛事相结合,吸引上海乃至全国的爱好者来体验,来打卡,以一种公益的方式展现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在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

上马通过20多年的积累沉淀,已经成为引领中国体育文化自信的一张闪亮名片。图为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创立和吸引这么多的高品质赛事,归根结底还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有关。正如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所说,海纳百川的上海,原本就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上艇’比赛的终点处,是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多种文化、多元的体育项目在这里交融并汇,许多国际赛事选择在上海举办,就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  以体育魅力推动全民健身  ※  

3年来,“上艇”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选手参赛,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赛事在沪上高校的推广速度也是非常快,许多学校都组建了赛艇队到苏州河上一决高下。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对此也非常欣喜,他表示作为小众项目,赛艇的推广有一定门槛,但是高校是有条件训练和参赛的,“希望通过‘上艇’,把赛艇这项传统项目慢慢向高校的学生推广,然后再向普通的群众进行拓展。”

来自上科大赛艇队的邱先生参加过之前两届“上艇”,他本人是山东青岛人,曾经是一位帆船运动员,帆船运动在他的故乡发展得非常好,“来到上海读书后,正好学校组建赛艇队,我因为有过水上运动的背景,所以参与了组队,也和队友们渐渐建立了默契。有机会参加‘上艇’对于我们队伍来说是非常好的检验自己和感受赛事氛围的机会,”在邱先生看来,赛艇这项运动是越练越能感觉到它的魅力,“首先这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友间建立了很深的默契和友谊,而且即便毕业了,大家通过校友会的途径还能聚在一起,成为一项终身的运动。此外能够挑战各种水域,尤其是苏州河这样的地标性赛道,这种感觉非常过瘾。”

而对于更多市民来说,寻找最佳观赛点则成为他们的一大乐趣。退休5年的扈先生和儿子都是摄影爱好者,而扈先生本人当年插队时也是龙舟选手,对赛艇有着特殊的感情。“上艇”创立后,每年他都会和儿子一起来观赛并摄影,通过两年的寻觅,他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观赛点,“外面传得比较多的就是外白渡桥,毕竟是终点,但我更喜欢邮政博物馆这边的水岸或者是世纪同框广场,这里人更少一些,对于摄影来说条件不错。地铁天潼路站下来,沿河一直走,总能找到最佳摄影点。”扈先生还表示,如今儿子不愿与自己一起寻找摄影点了,因为他已经申请通过了无人机驾驶证,选择摄影点的空间更大了。

已经参加了10余次市民登高大赛的葛先生,在参赛前就很期待能在环球港双子塔顺利登顶,作为曾经的登山爱好者,葛先生表示疫情后出游就比较少了,而且现在景点可谓人山人海,“所以我和朋友开始参加市民登高赛,一样是那种体验征服高峰的感觉,在野外是登高山,在城市就是登大楼。登高赛的节奏要比登山快多了,但是登顶的那种成就感还是相通的。”

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加入到体育赛事中,确实让更多市民体验到了身边的赛事,也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赛事来引领推动健康城市,通过“观赏”带动“参与”,让更多人玩起来、动起来,这是体育最基础性的功能和力量。借助城市的赋能,让高品质体育赛事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而全民健身则助力更好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活力城市氛围促进城市健康,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模式。

  ※  “体育+文旅”模式不断推进  ※  

今年9月,在上海体育局注册的赛事就有24个,城市里几乎每天都有赛事在进行,10月份则有17个赛事。同时,2023上海旅游节也在9月16日开启,这一天恰好就是“上艇”的开赛日,旅游节与“上艇”也形成了官方联动。

文体本就有着紧密的结合,不久前的大运会期间,四川成都的游客可谓蜂拥而至,城市乐享“大运经济”的丰收。而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也亮出了“最美杭州”的口号,据预测,亚运会期间抵达浙江杭州的外地游客数量将超2000万人次。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旅游的带动效应可见一斑。

今年的上海旅游节期间,上海将举办全国级以上体育赛事16场次,其中包括了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尤其是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海ATP1000大师赛和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都将上演。上海ATP1000大师赛是上海的经典国际赛事,而且今年将升级成“超级大师赛”,不仅世界网坛巨星将悉数登场,已经开始退役生活的费德勒今年也将以“超级挚友”的身份回归上海的赛场,相信这一份优质、独特的赛事体验,必将吸引全球游客汇聚上海。

跑步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图为2023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上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为体育赛事增添了美妙的元素,通过“体育+”与“旅游+”的融合,许多体育赛事不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也形成了适合主客共享、全年龄段参与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

而这种融合往往体现在细节方面。负责上海市民登高大赛的奇欢集团杨奇才表示,周六恰好也在举办环球港开业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所以与以往的登高比赛经常在上午举行不同,今年在环球港的赛事比赛时间被特意安排在周六的下午,“因为环球港是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比赛被安排在下午3点30分开始,大约持续两个多小时,那么比赛结束后就是晚饭时间了,参赛者和游客正好可以在环球港聚一聚,吃个饭。‘夜上海’名声在外,这里也是越晚越漂亮,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赛事为带动旅游资源添一份小小的力量。”

当体育有文旅加持,当运动有美景相伴,自然为赛事带来了烟火气与文艺范,并且推动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让全民健身日益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新潮生活方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