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牙齿“延年益寿”?全国爱牙日,医生提醒做好这八件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口腔疾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近一半人口患有口腔疾病。
今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生活”。如何让牙齿“延年益寿”?在此,医生提醒做好这八件事。
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紧密相连,研究显示,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会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等慢性病。龋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还会造成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口腔疾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更为严重,会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上海65—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7.9%,恒牙患龋率高达94.3%。
多年前,本市已将“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建档及管理,推动老年人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纳入《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依托多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一老一小”口腔健康服务模式优化等项目,促进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广泛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活动,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探索优化口腔健康检查等。
今年“全国爱牙日”期间,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宣传和引导老年人树立口腔疾病早防早治的健康理念,帮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tips
维护口腔健康,做好这八件事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适合青少年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拂刷法”,将刷毛末端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呈45度角,放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短距离水平颤动5次,然后转动牙刷柄,沿牙齿长出的方向拂刷牙面,每个牙面都刷到。
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
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睡前应摘下浸泡在冷水或假牙清洁剂中,第二天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时修复缺失牙。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牙齿缺失后,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如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
关注口腔黏膜变化,防止发生口腔癌。如果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每年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洁牙一次。这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控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