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推出“ARTRA自定艺”,沈伟:以未来为导向探索新艺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9月19日,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推出了全新的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全球知名艺术家共同打造的三大艺术项目和多个公共项目首次集中发布,这些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的作品,将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盛景。艺术家代表、国际知名编舞家沈伟告诉记者,“新艺术形式的创作与探索,都是以未来为导向。”
艺术节方面介绍,ARTRA自定艺的主旨,是通过回溯艺术融合通感的本质,超越艺术门类之间的既定边界,为创作者营造自由无界的实验性场域,激活跨界艺术作品的有机生长,重新唤起公众对于通感美学的感知与想象。经过两年多的孕育,随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和艺术家代表沈伟、倪志琪等共同点亮了位于艺术节中心所在地上海市成都南路101号的全新公共艺术作品气膜雕塑《艺鸟归巢》,这一品牌正式启动。
依托于艺术节的平台,ARTRA自定艺在全球范围内邀约极富活力的艺术创作者,围绕舞台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交互融合进行项目开发、委约创作和推广,持续推动两大艺术领域间的深度对话与发展。ARTRA自定艺元年将推出三大艺术项目,分别是沈伟作品《融》2023版、罗伯特·威尔逊×露辛达·查尔兹作品《相对平静》和中外艺术家驻地协同创作项目《当未来遇见过去》。
沈伟是艺术节的老朋友,也是上海观众熟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融》曾于2021年6月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进行世界首演并获得一致赞誉,被媒体评价为“‘见所未见’的艺术现场”。2023版《融》作为ARTRA自定艺推出的首个自制项目,仍将由三个固定段落融合交织组成:展览《万物皆有灵》、实验影像《一切且相连》、现场表演《天地人为合》。同时,它也进一步优化了展览、影像和表演的体验路线,新增位于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二层的全景式观演视角,持该类全场票的观众既可于一层深入舞台之间,超近距离地观赏舞者的表演和声光电结合的多媒体现场,亦可选择去往二层看台,从俯瞰视角360度一览“外圆内方”的作品全景,将中国古典哲学隐喻下变幻无穷的艺术现场尽收眼底。
“《融》是我三十余年来对艺术跨界、文化交融、通感美学创作思考的一次集中展现,集中国古典哲学、当代艺术、舞蹈表演于一体,”沈伟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五次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这座城市有着包容的观众、开放的艺术氛围。我希望将最美好的艺术享受献给上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2023版原定于今年10月1日至10日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上演。由于前期开售情况异常火爆,发布会当天官方正式公布《融》将延长10场,延演至10月20日。目前20个场次已全面开启全网发售。
今年ARTRA自定艺另一重磅艺术项目是现代艺术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共同创作的作品《相对平静》,该作品曾于1981年首演,时隔40余年后,两位艺术家以原作为根源和起点,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普尔奇内拉》为基础,重新将作品中的音乐、视觉、戏剧和舞蹈进行了改编再创作。露辛达在视频中盛赞了ARTRA自定艺“开创性的品牌理念和国际专业的艺术标准”。这部作品将于11月18日-19日在上音歌剧院重磅上演。
中外艺术家驻地协同创作项目《当未来遇见过去》是本次ARTRA自定艺最新委约的艺术项目,将邀请陈维、胡伟、王子月、杰拉尔丁·乔利特、OY组合、里奥·沃塔这六位(组)不同创作领域及文化背景的视觉艺术家、音乐家、编舞家,以自由组合、协同创作的方式,于10月6日至11月19日期间,在上海的文化地标、美术馆空间和历史建筑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空间,呈现特定场域的展演现场。据悉,艺术家们目前已完成组队并深入贵州驻地采风,通过体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尝试开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此外,倪志琪、倪好两位艺术家还携手奉献了“城市探索”项目,这也成为“ARTRA自定艺”的公共艺术项目之一。他们以艺术节中心的外部建筑为创作空间,以公共空间的活化与新生传达探索精神。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建筑外立面以其最具代表性的“真空”系列为元素,结合当下流行的“多巴胺色”,象征来自全球的文化艺术与上海交织相融;位于空中花园的气膜雕塑《艺鸟归巢》,寓意艺术节重磅回归,不断探寻世界各个角落的艺术生命。
“上海的艺术打卡地会越来越多,”艺术节负责人介绍,ARTRA自定艺将会推动艺术融入新一轮城市更新,“这是我们在公共艺术项目上的定位与使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