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庭审现场搬进大学校园
2023-09-21 上海

巡回审判搬入大学校园,学生们近距离观摩学习。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蔡娴 通讯员 李萌竹 沈宝琴

“以往说到巡回审判,我们常把法庭搬入村居,通过宣传引导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巡回审判搬入大学校园,为大学生奉上一堂精彩的庭审实景体验课?”日前,青浦区法院将一场真实生动的庭审现场教学搬到了上海政法学院。

  一场真实生动的现场教学  

“现在开庭!”下午2:00,随着审判长一声庄严的法槌声响,被告人杨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在上海政法学院模拟法庭内正式开庭,上海政法学院300余名在校师生“零距离”“全景式”观摩庭审。

2022年12月,被告人杨某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将自己名下的中国银行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及绑定的手机提供给他人使用并非法获利。经查,上述银行卡收取、转移非法进项资金共计人民币185万余元,其中包括查证属实的刘某等4人的被骗资金共计人民币19万余元。

案发后,公安机关从被告人杨某处依法扣押作案工具银行卡2张及手机1部;被告人杨某于2019年4月因犯抢夺罪被贵州省某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庭审总时长1小时,经过法庭调查,控、辩双方举证,法庭辩论。最终,青浦区法院以被告人杨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被告人杨某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手机1部及银行卡2张均予以没收。

  一节发人深省的法治课堂  

闭门说教,不如以案说法。校园巡回审判不仅仅是一场真实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更是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以我管促共管”的诉源治理“实践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协同教育部门、各类院校做好在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022年8月发布的研究报告,2017年至2021年,网络犯罪案件涉及282个罪名,案件数量前五位的罪名分别是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开设赌场罪、赌博罪、盗窃罪。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占比36.5%,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案件占比23.7%。

近年来,大量“帮信罪”案件参与者以青年、低收入、无固定工作人员为主,甚至有不少在校生涉案情形,以巡回审判方式审理这样一起“帮信罪”案件对大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石俭平副教授表示,这次庭审程序非常规范,审判长主持公诉人、辩护人的法庭辩论很精彩,让学生们对法院的庭审程序有最直观、真切的感受。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点在本次庭审过程一一展现,是一堂名副其实的示范教学课。

  一次现场解惑的巡回审判  

“对于学生而言,观摩庭审除了就近了解诉讼程序,增长相关法律知识外,也是强化树立法治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为学生们现场答疑解惑。

“帮信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当前电诈及关联犯罪特点是什么?”“打击电诈及关联犯罪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主审法官就“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介绍,针对刑事犯罪对犯罪人本人产生的刑事处罚外的直接附随后果、对犯罪人的家庭成员或亲属产生的间接附随后果进行详细介绍。

此次巡回审判入校园,通过庭审、授课、交流、普法“四合一”的活动形式,将审判实践与法学教育紧密结合,使法官判案“看得见”“听得懂”,让广大师生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神圣性、权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一场理论实践的双向奔赴  

据青浦区法院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院校深度合作,促进审判实践与法学理论有机结合、双向交流,法院不断探索优化现代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3月,成立“青雁讲席”讲师团,选派13名青年法官到高校讲授司法实务课程,开启司法实践向高校教学“输出”审判成果的先行探索;9月,“青思讲堂”正式开讲,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就理论争议、法律争点问题到人民法院答疑解惑,理论研究成果源源不断“输入”并指导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践。

下一阶段,青浦区法院将充分挖掘“第一手”案件资源优势,围绕学生群体的多发案件态势、社会关注热点,继续开展巡回审判、校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随着院校合作工作的深入推进,青浦区法院不断拓展院校合作的方式与内容,推陈出新,探索教学相长新路径。

青年报记者 蔡娴 通讯员 李萌竹 沈宝琴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