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卖惨骗购最大的恶,是遮蔽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023-09-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对于那些有些能耐却用在歪门邪道上的人,我们常常会反问一句:有这脑瓜子,走正道不好吗?

近日,四川凉山州通报了一个网红带货的典型犯罪案例。M**机构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孵化出网红“凉山曲布”“赵灵儿”,随后开始“流量变现”,开设网店并直播带货,打着“助农”“优质原生态”等旗号,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从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价购入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假冒产品被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这个案例之所以典型,是因为它从前端到后端,完整凸显了一个走偏的“流量经济”案例。打造人设、引发好奇、利用同情心或其它心理,最后实施欺诈带货,整体上打通了上中下游,已经形成了制假售假的灰色产业链。

生活中人们当然更希望看到真实的人性、自然的戏剧化情节,但现实是,这些往往可遇不可求,遇到了也不一定正好能拍成。所以,虚假人设并不少见,按剧本打造情节也算短视频平台当下的普遍玩法,该机构孵化素人,基本上都是走的这个路子——一位年轻女孩,在不富裕的凉山山区,遇到一位长得眉清目秀的年轻男孩,人穷却很努力,自然能激起不少观众的怜悯心理。从娱乐效果来看,即使能看出来是在“表演”,当下宽容的受众也并不会太当回事。这也是这家机构,能够从一堆素人中,成功孵化出百万级网红的背景。

机构孵化网红的终极目的,一般都是带货,这个“业务能力”出众的机构也不例外。可它的聪明才智,却在灰色地带越走越远,孵化阶段的投机思维用在了后期的销售上,也自然把弄虚作假发挥到了极致。蜂蜜和核桃,都是从外地低价买来的,在人设的包装下,卖出高价牟暴利。

越来越多翻车的网红案例已经说明,所有把网友粉丝当韭菜的“流量经济”,几乎都有被流量反噬的一天。老祖宗传承千年的“诚信经营”,路即使难走,但无数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它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这家机构在孵化成功后,认认真真做产品,那就绝无当下的“铁窗泪”。包装可以花哨,底线却不能不守住。走正途的“流量”,才会是长久的生财流量。

尤其,这种欺诈带货的一个更大的恶果,是败坏了风气,让本来对助农抱有善意的消费者,很可能就此对真假难辨的助农营销失去了信任,从而让那些真正需要扶贫帮助的农户失去了机会。像凉山这样亟需扶持的欠发达地区,绝不能容许无良网红把它变成卖惨骗购的背景板。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