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上海丨上海交通大学陈棠哲:“武痴”执剑,闯在上海创在上海
在上海追梦的陈棠哲。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蒋文婕/文
一柄剑,一台电脑,这便是陪伴马来西亚男孩陈棠哲在上海生活最重要的两件物品。目前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棠哲13岁时就成了一名“武痴”,在上海他遇到了武术上的良师,也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的挑战,他说:“在上海,激烈的竞争让我成长。”
◇ 在上海遇到良师这是上天给的机会 ◇
见到陈棠哲时他穿着传统武术训练服,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气膜体育中心同武术协会一起进行每周的训练,一柄长剑在他手中翩若游龙,迅如惊雷。
“小时候就很爱看武侠片。”陈棠哲告诉青年报记者,“因为大多数武术动作片都是中国拍的,那个时候就很想来中国学习武术。”就这样,一颗“闯荡武林”的种子在13岁的少年心中渐渐发芽。这个梦想支撑着他努力练习,在马来西亚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后来哪怕在比赛中十字韧带断裂也丝毫没有减少陈棠哲对武术的热爱。那时候,社交软件上中国专业武术运动员的视频不断地给远在马来西亚的陈棠哲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朝一日一定要去中国学习武术”的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陈棠哲的手上,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简单安顿好后,陈棠哲便迅速投入了交大紧张的课程学习中,原本来上海后去参观专业武馆的计划也因为繁忙的学业而搁置。
但在课余时间,陈棠哲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微信群搜索着交大是否有武术社团?什么时候训练?训练地点在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武术协会,“那个时候还没有气膜体育中心,我从致远游泳馆二楼找过去,是个练跆拳道的场馆,也练武术。”在找到了“组织”后,陈棠哲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交大的武术协会,从此便开始了每周1到2次,每次2个小时的武术训练。
“最惊喜的就是在这里我遇见了张倩倩老师,她帮助了我很多,在她的指导下我获益匪浅。”曾在少林寺修习武术的张倩倩成为陈棠哲在武术协会的师傅。在他眼中,能遇到这位基本功扎实的师傅是“上天给予我的机会”。
通过在交大武术协会的系统训练,陈棠哲的武术技能不断进步,不断收到武术表演的邀请,也通过训练中的切磋、训练后的招式讨论,与中国同学们从陌生到熟悉,以“武”结缘,收获了跨越国籍的友情。
“可以说,上海各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训练结束的陈棠哲擦着汗感慨道,在上海继续追逐武术梦,也让他感受到了上海在各个领域的人才济济,但对陈棠哲来说,激烈的竞争也会成为让他不断进步的催化剂。
◇ 在上海遇到挑战这座城市让人不断向前 ◇
电脑是陈棠哲在上海的另一件不可缺少的物品,他说这里面记录了他在交大所学的知识。打开电脑展示金融系的作业时,他又自嘲:“以前我以为自己数学很好,来到上海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
在决定留学中国后,陈棠哲做了许多功课,搜索了中国各个大学、学院、项目,最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成为了他最心仪的选项,这是中国最顶尖的商学院,拥有顶尖的生源和一流的教学团队,在那时,他就对未来可能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知道竞争会很大,但我想把它作为成长的催化剂。”在陈棠哲看来,能够与世界各地优秀人才同台竞争,获得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机会,正是他留在上海、喜欢上海的重要原因。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金融系读本科期间,陈棠哲频繁看到学长学姐通过不同的商赛、创业项目孵化出一个个未来可期的方案,他也因此受到启发,灵活地将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与创业实战项目相结合,并于2020年在马来西亚创办了一家跨国电商公司。四年的本科学习让他在上海看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不断迭代,电商营销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位金融系的学子发自内心地想把自己未来的事业留在上海。目前,陈棠哲本科毕业后已经留在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继续深造研究生的课程,他相信通过在交大的学习,可以收获扎实的金融管理知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未来将致力于为中马两国的经贸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才济济,大家都非常努力,一开始会觉得压力非常大,不过这座城市让我不断向前,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在陈棠哲眼中,上海是一座能够让人不断向上、向前的城市,在这里,他能够与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关于商业的思考。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视角会让他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能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给予他的丰富视角。
蒋文婕/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