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规划建设“中央科创区”,发布“科创12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9月28日上午,黄浦区召开2023年科技创新大会,宣布建设“中央科创区”,并发布了《黄浦区关于把握科创回归都市趋势 加快提升科创发展能级的扶持办法》,即黄浦“科技创新12条”。会上,黄浦区科委与重点新落地科创企业代表签约,还表彰了科创杰出人才和新上市科创企业,举行黄浦科创投资联盟揭牌仪式。
记者了解到,黄浦自去年首次召开科创大会、成立科创集团以来,科创推进合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点科创企业相继落地,科创板上市取得零的突破,科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黄浦区已引进科创企业192家,同比增长42.2%;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作用,搭建产业链企业合作平台,打造互惠共赢的创新生态圈。今年1至8月,科创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20.9%;科创载体持续扩容增能,一期2万平方米的“数智心城·无界创新”产业园正式运营,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产业园运营规模拓展至4万平方米,区科创中心孵化基地获得国家级孵化器资质认定,六合大厦科技孵化基地改造工程竣工,对标科创龙头企业办公需求偏好和招引标准的“古象大楼”项目、局门路产业生态园改建项目等正在推进之中;如今,黄浦科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强与金融机构、专业机构、重点企业战略合作,推出“外滩融易行”平台二期,成立“元·创联盟”,打造“创新加速营”,服务科创企业成长发展;合作举办“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等具有影响力的科创品牌活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据悉,黄浦把握科创回归都市趋势,发挥全市唯一全域中央活动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世博浦西园区(范围北至中山南一路、南至黄浦江、西至鲁班路、东至油车码头街,规划研究范围总面积192公顷),进行“中央科创区”的规划和建设,放在全市科创策源功能全面升级的战略大局中谋划考虑,吸引全球科创资源,发展科技新兴产业,统筹做好职住平衡、交通便利、服务共享的大文章,依托更丰富的科创应用场景、更密集的创新金融资本、更浓厚的国际合作氛围、更融合的新兴社交环境,将“中央科创区”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都市型科创引领区,全面推动“三区融合”:浦西世博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创新项目,集中汇聚展示了全球代表性城市的领先实践案例,而“文化博览区”是上海规划的文博资源集聚区。黄浦区将以“中央科创区”牵手“文化博览区”与“最佳实践区”,以“科创”融合“文博”,以“科技”演绎“城市最佳实践”,续写“后世博”城市记忆,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都市型科创引领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央科创区”将聚焦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新赛道产业,加速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转化融合。在功能打造方面,构建以“X-TECH”为主线的科创功能体系,涵盖“智高点(Top)”“新物种(Exploration)”“全球链(Connection)”“心枢纽(Hub)”四大核心功能。“智高点”功能瞄准顶级科创龙头总部、顶尖科学家回国创业等,助力上海加速迈向全球创新链高端。“新物种”功能依托最佳实践区,开展科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场景应用和跨界融合。“全球链”功能将打造前沿技术展示和创新人才交流的“科技会客厅”。“心枢纽”功能将围绕创新主体诉求,构建“全心全意”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枢纽。
本次发布的“科技创新12条”,重点支持科创主体研发创新,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扶持、研发平台建设资助;支持集聚国际顶尖人才,给予紧缺急需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一次性奖励;支持释放场景要素潜力,对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场景展示厅建设给予补贴;支持探索市场化发展新机制,鼓励采用股权投资、业绩对赌、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有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落户黄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