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佤族文化登上大舞台,上音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23-10-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作为中国的著名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0月5日晚,于上音歌剧院隆重献演的多媒体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正是这一传承的新时代展现。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这场音乐会是上音师生多次赴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开展学习研究、采风创作、持续打磨的一台重磅音乐会。“如何将这些民族的文化细胞,放在世界文化的浩瀚宇宙里面进行重新考量,来重新体现出它的价值,孕育它,直到未来的发芽和绽放,这也是我们上音人的使命。”指挥杨茹文告诉记者。

《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是一部以原始生活印记为素材,融合多元文化的打击乐交响诗。作曲家和多媒体主创团队曾于2005年、2006年、2012年、2023年四次赴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采风,对该县境内包括岩帅、翁丁、怕秋、班洪、勐来等地的十多个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些村寨中所留存的各类民间音乐进行了收集,与当地的山民、艺人、魔巴、歌手、鼓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这些音乐传承着佤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深思而发人深省。

创作团队深入了解了佤族山地,佤族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富有丰富内涵,对中华文化和人类都具有珍贵的财富意义。主创团队表示,在当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保护环境、抢救优秀文化遗产的国家文化发展的指引下,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每个国人的责任。“在沧源听到了司岗里、牛图腾等创世传说,沧源佤族保留下这么多我们人类过去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佤族的,那是给整个人类做出来的一种贡献。”作曲家张旭儒说。

通过集舞台多媒体、打击乐团、原生态表演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创作团队试图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包容性,展现中华文化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临沧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处、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沧源县人民政府承办,上音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国际一流音乐演奏人才培养与实践战略团队匠心打造。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演出分别在2008年6月和2013年5月的上海,由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和佤山沧源蜂桶鼓舞表演队一起演奏,本次演出是距离首演15年后的第三次完整版呈现。

同时,这也是上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精神,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推进沪滇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演出,正值第七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和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召开期间,主办方将来自于沧源县的佤族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听到古老传统的“中国声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