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2023-10-09 青年

林芳

魏鑫风

张宇宸

身着青绿、服务体贴,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小青荷”的风采令人印象深刻。整个赛程,3.76万名“小青荷”志愿者用饱满热情和周到服务迎接了国内外宾客,这其中也有不少来自上海的青年志愿者,即将返程的他们留下了数不清的亚运志愿服务“高光”时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实习生 赵冉

学业与志愿服务双赢切身感受体育新时代魅力

“我始终认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每次在上岗服务观众、见证赛场上一个个荣耀时刻时,我感觉快乐感和幸福感都覆盖了身体的疲惫。”上海体育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林芳是本次上海志愿代表队中唯一的一名本科生,谈及报名志愿者缘由,她表示,缘于学校浓厚的体育氛围以及专业学习经历,因此非常希望能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为校友运动员们加油。“我是浙江永康人,对于这场家门口的体育赛事,我非常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助力!”

林芳告诉记者,通过志愿者选拔后,自己持续性地关注体育新闻以及亚运进程。除了认真学习赛会相关的线上课程,温习相关的志愿者礼仪、赛会信息、急救知识等,还会进行线下场地和岗位熟悉的准备。充分的准备让她在正式志愿服务期间游刃有余,也因此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杭州亚运会正逢林芳大三升大四的学业重要节点,即便担忧自己能否兼顾学业与志愿服务,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此次机会,“我通过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时间安排,保证了亚运会的到岗,在顺利完成了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同时幸运地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算是达到了一个双赢吧!”

在本届亚运会中,林芳也在现场切身感受到了体育新时代,“我们一同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中国正在体育强国的路上走得坚定自如,智能亚运、文化自信、绿色环保等多元亮点都展现了体育新时代的魅力。”她还分享了科技赋能体育的力量,比如赛会直播转播技术、智能测量等技术、电子狗在田径赛场捡铁饼、“智能亚运一站通”数字观赛服务、AR场馆服务引导分辨地形……

除了高歌猛进的科技,志愿服务中点点滴滴的温情也让人感叹不已。林芳介绍,杭州亚运会志愿者中有一部分来自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和手语服务志愿队,“这些曾经受帮助的残障人士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我很开心能够见证群众体育文化同样落实到特殊人群中。”

专业服务获得认可被志同道合的“小青荷”感动

壮丽的场馆、完善的基础设施、周到的服务,无不展现出中国的雄厚实力和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在这场盛会中,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展现拼搏精神,观众们欢呼喝彩、共享欢乐,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激情洋溢的氛围中。”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生魏鑫风是一名退役军人,她在杭州亚运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场馆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这座被称为“大莲花”的场馆主要负责田径赛事和闭幕式。

魏鑫风介绍,她在本科及硕士期间完成了对田径项目内容的专业学习,因此在观众对赛事活动有疑问时,可以给出专业解答。专业的体育赛事相关经验让魏鑫风面对突发情况从容不迫。在一次志愿服务过程中,有一位观众在下楼梯时扭伤了脚,她便紧急找来冰块为其冰敷消肿,并在观众看完比赛后,将其搀扶出场馆。“当时那位观众非常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对我表达感谢,称我的志愿服务让她感受到了温暖。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让我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张宇宸也是本次杭州亚运会志愿者,他所在的岗位是观众服务。“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我凌晨才到达酒店,第二天早上4点半就要出发,早上7点上岗时,我眼睛都睁不开,但来自观众的一声声感谢让我身体的劳累瞬间烟消云散了。”他回忆,有一位观众朋友还主动找他们合影,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谈及本次杭州亚运会的收获,张宇宸表示,自己在志愿服务中不仅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还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次志愿服务中,我最珍视的是我与同组的伙伴们度过的这些时日。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这种面对面交流与对话的机会。”他介绍,在这群伙伴们中很多人8月份就已经来到场馆培训,身体的劳累丝毫不影响他们以热情的态度来服务观众。“与他们相处,我被他们身上善良、负责、坚韧的美好品质所打动,很荣幸成为他们的一员。”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实习生 赵冉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