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呈现艺术节的文化大视野,三大开幕演出展现世界级典范
2023-10-12 文体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是一支全新成立的乐团,排练后我非常惊讶,大家演奏得这么好,这么多年轻人几天之内聚在一起排练、表演,用一种代表着友谊的方式,来创作音乐。也许,这就是音乐的作用,带来欢乐的节日、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我希望,观众能像我们一样感受到快乐。”昨天,世界级著名指挥家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在沪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此番表示。再过2天,他将执棒全新成立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并携手多位世界级音乐家,在上海展览中心广场为市民和乐迷献上一场户外交响盛会。

这场演出,将和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交响诗篇《丝路颂》一起,共同组成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三大开幕演出,彰显艺术节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学互鉴的重大平台作用。随着艺术节大幕的徐徐拉开,超过400场的超大演展活动将与观众陆续见面,预计惠及观众600万人次。

  全球著名音乐家云集上海  

10月14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大型户外交响音乐会”,将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演出的第一场亮相。

届时,艾森巴赫将执棒这支新乐团,携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曾获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表演”奖的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共同奏响交响盛会,这次演出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的全球首秀,乐团特邀国际著名指挥家艾森巴赫与中国著名指挥家许忠担任联合音乐总监。一中一西两位大师,一位以国际视野诠释恢弘交响,一位以东方文化底蕴滋养乐思,将开辟中外艺术合作的新典范。

“我非常高兴回到上海,上海曾给了我太多美好回忆。这次执棒这支新的乐团,来阐述艺术节是所有人的节日的概念——届时,户外会有大量观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对音场效果还是对合奏来说,都很困难,但我很享受,因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我感到幸福。”艾森巴赫说。

“对于在户外和交响乐团合作,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户外音乐会都有非常特别的气氛。”著名小提琴家文格洛夫也是上海的老朋友,他曾和指挥家余隆一起合作过包括《梁祝》在内的很多中国小提琴曲,这次合作全新的节日乐团,他也非常期待,“我刚到,还没来得及加入排练,但听说我们乐团的音乐家们,已经准备得非常出色了。接下来,我将和他们以及指挥一起,去一点点磨出最和谐的声音,这是一项相当精细的工作,希望最后能让观众有好的体验。”

这台气势宏大、场面壮阔的音乐会的演出场地,选址在上海著名地标——上海展览中心首次举办,也将促成上海展览中心具备承办国际大师级高规格户外音乐会演出的新功能。在金秋的夜晚,美妙的音乐与经典建筑相映生辉,熠熠“星光”照亮上海夜空。预计届时将有近3000名中外观众来到现场共同观赏这场空前盛大的城市音乐盛典,体验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

这台由艺术节组委会精心运筹和特别策划的户外音乐会,体现了本届艺术节创新迭代办节、全力打造盛典的新气象,升级回归的艺术节将集中优势,不断打造上海城市文旅融合新样本。

  现代视角诠释汤翁原著精髓  

艺术节不仅是世界文明之花竞相绽放的舞台,也是集中展示中国优秀民族艺术创新成果的平台。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演出之一,集中上海昆剧团几代人接续传承的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将于10月15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全新亮相。这台中国戏曲史上的旷世巨作经过上海艺术家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以最接近戏剧大师汤显祖原著的方式,向中外观众展示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牡丹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夺目的明珠。上海昆剧团建团45年以来,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在此期间,凭借历代演员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艺术呈现,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2022年,上海昆剧团从研究原点出发,探本溯源,举全团之力创排全本昆剧《牡丹亭》,以全新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思考,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其实,现在大众审美的趋向,是越来越把传统文化纳入自己的现代生活,所以它距离我们年轻人、距离时代真的不遥远。”导演郭小男告诉记者,“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将它做成了新时代的作品,所以它和年轻人的距离就是‘没有距离’,只不过大家是不是选择,或者你走不走进来的问题,我相信你只要走进来,你就会一生爱上昆曲。我排戏,有这样的自信,也因为我们有这样好的演员来演绎——昆曲这种传统文化和文物不一样,它是动态的、生动的,也是年轻人去演绎的。你看我们两位主演的年龄、她们的审美方式,就能知道她们的演绎方式是具有时代性、时尚性了。”

在本届艺术节的舞台上,全本55出《牡丹亭》之集粹版将为观众呈现汤翁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展现一幅明代社会的生活画卷。上昆薪火相传的动人画面将在舞台上呈现,“昆四班”梅花奖得主罗晨雪、“白玉兰”主角奖得主胡维露挑梁全本杜丽娘和柳梦梅,“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一人分饰判官和完颜亮两个角色,“昆五班”的年轻演员也将在剧中扮演春香、陈最良、杜夫人等重要角色。这部承载着上昆几代人努力的心血之作,将以动人的声腔和细腻的表演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音乐文物跨界展示“文化丝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9日晚,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上海交响乐团将与上海博物馆携手合作,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重磅献演交响诗篇《丝路颂》,以这台音乐会致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奏人类发展进步新乐章,谱写世界和谐美好新未来。

演出以“求索”“梦寻”“和合”三个篇章联缀,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的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传递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歌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当朱践耳、赵麟、俞极三位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丝路主题作品《度》《丝路梦寻》《丝路颂》与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相遇,将以深邃的文化肌理再现中华艺术之美与民族精神力量。

“千百年前穿行于丝路上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播散,成长至今,这些种子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可以从这场音乐会中感受到一二。”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告诉记者,“比如第二篇章《梦寻》以朱践耳先生的《丝路梦寻》和来自唐朝及明清等不同朝代的绘有远航船只的上博馆藏为灵感,让观众在视觉、听觉双重感官下,追溯海上丝绸之路,追寻文明的历程。音乐上既有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琵琶、二胡,也有源于华夏大地古老的吹奏乐器笙,当然也有诞生于西方的管弦乐队,这种穿越时空的交融和音响搭配,让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特性,又有西亚地区的异域色彩,配以上博馆藏文物的多媒体展示,让我们能更真实地感受丝绸之路的文化果实。”

她还表示,上交和上博已经多次合作,“多维度的跨界合作,是现在观众特别喜欢的方式,比如这次很多新创作的作品,本来观众觉得有点难懂,但我们将文物和音乐‘整合’之后,试演时大家一下子就觉得好理解了,能够找到感受上的共鸣了。”

此次演出由著名中国指挥家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笙演奏家吴彤、上海民族乐团笙首席演奏家赵臻等艺术家倾情联袂奉献。另据悉,开幕式演出当日,在“一江一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也将同步启动。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