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学术盛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三场主旨报告、三场平行分论坛,云集来自中央团校、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以及沪上高校团干部代表,10月14日,由中央团校及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的首届“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全国学术论坛在上海市团校召开。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张传慧,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戴冰主持。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团校“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实践”系列课程。
◇ 发挥学术优势,做好青年政治引领研究 ◇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使命责任、主体发展、组织育人等议题,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交流研讨平台。
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张传慧表示,共青团是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团校作为政治学校中的政治学校,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主阵地。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魂育人;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对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研究;三是要运用开放式的思维,协同做好党的青年研究工作。
团上海市委书记上官剑在致辞中指出,要开拓研究视野,强化理论阐释。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工作者自身理论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为青年政治引领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要发挥咨政的作用,推进事业发展。聚焦青年创新、青年建功、青年人才、青年就业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形成一批含金量高的调研报告和咨政专报,为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决策参考。要深化交流合作,赋能团校建设。共同探索交流合作新机制、新方式,切实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努力打造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政治学校。
◇ 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锋力量 ◇
论坛主旨报告请来三位大咖分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为题发言。他表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各国发展的普遍任务,同时必须根据各自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来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开创了新图景。吴晓明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和推进,是文明交流和文明创新内在统一的过程,是走出学徒状态走向新的文明形态创造的过程,为人类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青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锋力量。”中央团校教授,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带来《新时代中国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双轮驱动”》。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青年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嵌入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事务,他们的竞争意识、契约精神、法治理念、人文情怀、世界胸襟等一系列现代素养得到全方位磨砺和铸造。中国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开放、包容、理性、自信,越来越显示出尊重人性、敬畏自然的新人文主义精神,领悟到更高层次的人生使命,踏着历史与未来交汇的节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胡献忠表示,青年现代人格是在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的“双向奔赴”中得以铸造。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张明军发言主题为《青年现代性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社会基础》。他说,人的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基础,青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应当注重培养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现代性的核心是以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为根基的,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基础的现代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的现代性,体现为国家意识、社会意识、个人意识三个层面的内涵。“启蒙教育的输入路径和行动内生的实践路径是培育人的现代性的重要路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证明,纯粹的启蒙教育难以有效造就人的现代性,应通过制度实践与思想启蒙的共塑、共育,为建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大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分论坛环节,来自全国40余位专家学者和团青干部分别聚焦“使命责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使命”“主体发展:人的现代化视域下的青年现代化”“组织育人:共青团与中国式现代化”等三大主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 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实践”系列课程 ◇
上海市团校“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实践”系列课程正式发布。课程包括理论解读、历史纵览、国际化比较、实践体验和能力训练五大系列课程。理论解读将围绕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阐释,从基本依据、阶段性要求、主要原则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进行详细解读。历史纵览课程汇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世界历史,从学理上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能力训练课程则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
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戴冰指出,团校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承担着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和党的青年干部培养的重大职责使命。上海市团校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相关课程体系的研发和构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实践培训课程体系,积极吸纳各方专家力量,共同丰富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实践”系列课程的育人内涵和成效。
本次论坛是上海市团校立足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政治学校这一定位使命,聚焦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大局,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平台、交流思想、分享智慧,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理解,形成方案,为推动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