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等待的轮回
□东西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等待”的小说,原因是我有过许多刻骨铭心的“等待”。那时候,我常常坐在家门口等待下地劳作的父母归来,等待赶街的父母带回糖果饼干,等待远方的亲戚出现在坳口……等待的时间大都是傍晚,我一边看着夕阳一边看着小路,渴望熟悉的身影出现。肚子饿了,夕阳落下去了,暮色四合,夜虫的叫声此起彼伏,可我仍然没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正是这一次次难挨的时光,我的眼睛学会了观察,观察黑夜如何落在树丫上;脑海里充满了想象,想象另外一个时空;心里有了祝福,祝福他们按时回来。我希望等待不至于落空,哪怕有点漫长。而事实也正如所料,他们不仅归来的时间比你一再推迟的预期提前,而且还带回了香甜的瓜果,在你望眼欲穿之时他们买回了新衣服新鞋子,你以为你考不上学校了,却有人突然给你送来了录取通知书。
在我的记忆里,多数“等待”都能等来不错的结局,哪怕在绝望的边缘也会有希望反转。也许凡是美好的都经历过等待,所以我们才那么热爱“等待”。我们等待外卖等待快递,等待还款等待朋友,等待爱情等待消息,甚至等待“未知”……当结果达到预期,“等待”就变成一种美妙的享受。
然而,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颠覆了我的“等待”经验。他在《等待戈多》一剧中表达了“等待”的荒诞性。两个流浪汉日复一日地等待他们谁也没见过的戈多,等待只为了等待,而他们等待的人却一直没出现。贝克特用绝妙的构思提醒我这个读者甲,“等待”其实很绝望。不得不承认因为选择性记忆,我遗忘了许多失败的“等待”。只要是坏消息,谁都不愿意产生等待心理。后来我读到了巴西作家罗萨的短篇小说《河的第三条岸》,对“等待”这一主题又有了新的认知。父亲突发奇想,驾船在河流上漂荡且永不靠岸。儿子在等待中发誓,只要父亲归来就继承他的事业。可当父亲远远地出现时,这个饱含深情等到双鬓染白的儿子竟然恐惧地转身跑开了。《等待戈多》是被等待者缺席,《河的第三条岸》是等待者缺席。有意思……
小说里“等待”都是直线,但生活中“等待”并非单向。能不能把“等待”写成圆形?个人经验加阅读思索,便有了这篇《天空划过一道白线》。杜八一家三口相互等待,轮番寻找,离见面或团聚总差那么一点点,硬生生把“等待”变成轮回。他们表演了“等待”的复杂性,暗示我们仍将继续等下去。
短篇小说《天空划过一道白线》,刊于《人民文学》2023年第一期。
东西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