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服务平台|10元3首歌,苗江路上的这个广场成经营K歌“舞台”
2023-10-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备受关注的苗江路又“摊”上事了。最近有市民反映称:每天晚上18时到22时,都会有一群人在苗江路世博园区的广场上开设营利性的卡拉OK,有人唱歌,还有人来当气氛组。现场有高歌的,有鼓掌喝彩的,就像开小型演唱会一样热闹。

10元3首歌,让不少中老年人“唱得开心唱得畅快”,然而,高分贝的音乐、震动的低音炮让不少附近的市民直呼“太吵”了。如何劝阻?能不能执法?对此,法律专家明确表示,根据《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如果确定为噪声污染,可以执法;不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开辟专门活动站点、划定在居民区少的区域、限定歌唱时间等方式来进行规范。

  ◆  10元3首歌!一唱就是深夜  ◆  

苗江路所在的黄浦滨江段公共空间环境舒适,成了不少市民夜间锻炼的必选地之一。但是,“噪音污染”却成了不少来这里锻炼的市民吐槽的话题之一。

据经常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张阿姨反映,到了晚间,苗江路世博园区的广场上会出现五六个摊位,现场经营卡拉OK。高分贝的音乐、震动的低音炮,就会让她感觉心脏跳得特别快。“以前常常会来这里跳广场舞,现在考虑换地方了。音乐太响了,听得头昏脑涨,血压也不正常了。”

那么,张阿姨所说的情况到底如何?上周六晚上7点,记者来到了位于黄浦区苗江路上海世博园区广场。只见,广场入口处就有一个摊位,有10多人围在一起,卡拉OK唱得正欢。露天卡拉OK的装备很齐全,塑料椅子、麦克风、功放、显示屏,一个都不少。高分贝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每当音乐响起或者结束时,大家还会鼓掌。

记者看到,现场一位男士忙碌着给大家点歌,点好歌的市民则坐在一旁等待。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收费,该男士悄悄表示“唱歌的话是10元3首歌。现在唱歌的人实在太多了,要唱的话早点点歌”。

除了路口的这处摊位外,记者在广场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里,同样也找到了一个卡拉OK摊位。在这里,摊主同样表示“10元3首歌”。但是当记者再次确认价格时,摊主立即警觉起来,改口称:“不收费,大家随便唱唱”。

当天晚上9点,记者离开前,之前聚集在广场角落里的那个卡拉OK摊位的人群陆续散去,而入口处的那个摊位仍十分热闹。

  ◆  为什么来这里唱?热闹  ◆  

采访中,不少前来唱歌的市民说“音乐声确实很大、很吵”,但还是喜欢这里。

当记者问及现场一位姓王的市民,为何不到室内卡拉OK去唱?王先生告诉记者,大家围在一起唱歌,特别有气氛,只要不下雨,他几乎每晚会来。“在室内卡拉OK,即便唱得再好没人拍手,但是在这里唱得好,很多人都会拍手点赞,感觉特别好。”

和王先生一样,市民李阿姨也喜欢来这里唱歌。从年轻时她就喜欢唱歌,去量贩式KTV,还得买饮料和酒,而且她也不会像年轻人那样熟练地操作点歌设备,她还是喜欢和大家一起花几块钱唱歌自娱自乐。李阿姨说,这里唱歌的很多都是老面孔,只要不下雨,每晚6点左右,大家都会准时出现,队伍也从原先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个人。大家有时候还会互相介绍“生意”,发动更多人来这里唱歌。

至于10元3首歌的收费模式,一位摊主表示,“我光买设备就花了近千元,除了电费和设备的折旧费,我并不赚钱,就想让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让大家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一些。”

除了苗江路外,记者从12345市民热线了解到,广场成经营K歌“舞台”这一现象并不少。据市民反映称,在嘉定区花园浜路上一小区对面的绿地,每天17时到21时,都有一群人在开设营利性的卡拉OK,前排唱歌,后排还摆有不少椅子当作观众席。高分贝的音乐让本来睡眠就不好的陈阿姨雪上加霜,更让家中的孩子无法正常学习。

除此之外,媒体也曾报道过位于上海长宁区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上每晚都有人露天K歌,超百分贝的噪音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的大团文化中心门前,每晚几乎都有广场舞和露天唱K两个不同的团体互相“别苗头”,两拨人互相较劲、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嗨,却苦了周边的居民。

  ==  专家建议  ==  

是否可以划出特定区域、限定歌唱时间

公然在露天经营K歌舞台,让不少市民深受噪音困扰。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其实并不反对老年人在一起唱歌跳舞,毕竟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没有这么多娱乐活动,每天一起唱歌跳舞也蛮好的。”

但是热情再高、“舞台”再好也不能成为扰民的理由。扰民了怎么办?10元3首歌的收费方式算不算违法?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增加了噪声防治对象、调整适用范围,加强源头防控和噪音分类管理等内容。其中明确,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即为噪声污染。

在上海,也有相关规定。《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其中已经明确规定,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开展健身娱乐活动时,不得使用带有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不过,虽然有相关法律明确指出噪声污染的问题,但是在真正执法中难处仍不少。记者从世博园区广场上的一位保安处了解到,之前在这里摆摊的卡拉OK摊位更多,但是最近有人举报后,很多经营者就不来了。特别是到了深夜,如果有公安或者城管部门来,他们也会马上收摊,或者把声音调低。

随后,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遇到噪音扰民的问题,一般会由公安部门联合街道、城管等一起上门劝阻。现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扰民的问题,更多的时候只能上前劝阻,除非噪音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否则强制执法还是很难。”

至于摊主开出10元3首歌的收费,这位城管工作人员解释,除了一些成本,摊主并不真正以营利为目的的话,则不能构成非法经营。

不过,汉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阳律师认为,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占路经营和噪音扰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部分喜欢唱歌的中老年人,因经费、场地等问题,更喜欢选择在街头的卡拉OK摊娱乐。“我们不能一刀切,鼓励这些中老年人跳起来唱起来的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对此类摊点加强管理和规范,如采取开辟专门活动站点、划定在居民区少的区域、限定歌唱时间等进行规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