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驱散“班味”,还生活一点鲜味儿
2023-10-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最近,“班味”这个词火了。它是指职场人的日常状态:素面朝天、双眼无神,讲话要么有气无力、要么充斥套路,浑身上下的疲惫感怎么都遮不住。有网友甚至调侃:只要上过一天班,沾染的“班味”这辈子都洗不掉了。

这当然是一种群体性自嘲,而自嘲的实质,是人们对现实状况做出的反应。毋庸讳言,近些年的职场环境不够友好,这突出表现在愈演愈烈的“内卷文化”上。今天的职场人不仅要卷学历、卷考勤、卷业绩,还要卷加班、卷妆容、卷人际关系。职场人的青春就在这无尽的内卷中消耗殆尽,人也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吐槽“班味”成了一部分职场人纾解压力、放松神经的方式。它也因此引起广泛共鸣,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但是,这种群体性自嘲传递的只是负能量吗?并非如此。

这种自嘲并不是消极的自我否定。相反,职场人能够自嘲,说明他们还没有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追求;敢于自嘲,更说明他们有对不合理现象说“不”的勇气。仔细观察,加入此次吐槽热潮的,以应届毕业生和刚工作几年的职场新人为主。他们不像世故利己的“职场老油条”。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这股朝气,既是驱散“班味”的能量,也是一个社会良性生长的内驱力。

事实上,这一届年轻人不止于口头吐槽,而是以实际行动抗拒着形形色色的“班味”。在职场上,不少年轻人不接受领导画大饼,拒绝“表演式加班”,排斥带有强迫和歧视意味的敬酒、敬烟文化,在工作压力下寻找成长的价值、工作的意义。在职场之外,他们果断切换模式,不断丰富生活的宽度和深度,参加读书会、观影会、咖啡节,组织City Walk、深度游,不让自己被超负荷工作绑架,享受免于被异化的自由。

对大多数人而言,上班是人生必要的组成部分,长时间浸泡在职场生活里,疲惫和倦怠在所难免。年轻人自嘲的“班味”儿,也是对众多职场人的一种无形的唤醒。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的是:千万不要将生活的多姿多彩,萎缩成上班那点事。当“班味”淡去,人生才有滋味。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