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件作品获主体赛特等奖,上海高校第九次捧得全国“挑战杯”
2023-11-01 青年

上海交通大学捧得全国“挑战杯”总冠军。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202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贵州大学举行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上,上海高校再获佳绩。上海交通大学捧得全国“挑战杯”总冠军,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获得全国“优胜杯”,11件作品被授予主体赛特等奖。本届比赛也是过去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上海高校第九次捧得赛事最高荣誉“挑战杯”。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竞赛聚焦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提升育人实效,不断提高品牌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上海共有48家高校、11406件作品、76818名学生参与本届竞赛。经过校赛、市赛等层层选拔,最终共有25家高校的72件作品推报国赛,其中50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

经过角逐,复旦大学的《烛远——互联网犯罪资产侦查雷达》、上海交通大学的《拉曼“透视眼”:活体深层病灶无创实时定位系统》、同济大学的《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华东师范大学的《国民养老第三支柱何以靠得住?——基于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的调查研究》等11件作品被授予主体赛特等奖。

检测体内病灶并获取其深度信息对临床诊疗至关重要。但当前生物医学光学技术无法进行活体深层检测、难以三维定位病灶。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学生团队经过深入研究,设计出超高亮度的“缝隙增强”拉曼造影剂,能大幅提升检测深度。同时基于拉曼谱峰比值与信号源深度的对数线性关系,提出“谱峰比值法”病灶三维定位策略。他们还开发出拉曼“透视眼”系统,在离体组织中实现大于10厘米的检测深度和小于2毫米的定位误差。“目前项目已形成小动物活体拉曼成像工程样机,未来也将继续迈向临床转化,助力精准诊疗。”团队成员伍宗誉说。

华东师范大学特等奖作品《国民养老第三支柱何以靠得住?——基于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的调查研究》则将目光聚焦在2022年出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上,访谈试点地居民及相关从业人员,还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并回收了5037份问卷,通过个人养老金推行现状探究国民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路径。

在各专项赛中,上海高校共获得“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团队4项、特等奖10项(含擂主团队4项),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2项,“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奖项5项。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