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首设视觉艺术板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视觉艺术,正在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和接受。应对当下年轻人的新潮流,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简称“扶青计划”)今年首设视觉艺术板块。11月1日,该板块在年轻人的潮流集散地今潮8弄美术新空间正式揭幕,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今年是“扶青计划”10周年。它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增设视觉艺术项目,助力推动全球视觉艺术领域的青年人才交流互鉴,构建具有专业度和艺术感的展示平台,激活视觉艺术领域的青年新生力量。
1月初,视觉艺术板块便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与策展人两个创作群体公开征集视觉艺术作品及方案,经过半年的征集,共收到投稿140余个,涵盖绘画、装置、影像、雕塑、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其中来自全球及国内重点美术院校背景的投稿比例占总数的60%。
经艺术节专家评选,青年艺术家周颂凯和策展人王懿泉从百余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其中,艺术家周颂凯个展项目《未命名的道路》集合了艺术家多组绘画和影像作品,引导观众踏入一场以径为名的独特视听之旅,而策展人王懿泉策划的群展项目《无题》则从其长期以来的研究线索出发,聚焦33EMYBW、二高、方迪、耿旖旎、黄成、李亭葳、严怿波、邹晨等八位中国当代80后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作为一位90后的青年艺术家,周颂凯的创作则更关注个体存在境遇与公共生活的集体记忆之间的对话。“道路”在他的作品中作为一种隐喻性的意象,编织着个体对命运与自由、存在与空无的切身经验。他的作品涵盖诗歌、绘画、影像、摄影等多种艺术媒介,此次亮相的个展项目《未命名的道路》则集合了艺术家本人创作七组视听作品,其中颇具特色的黑色组画《地藏》27幅,白色组画《无何有之乡》24幅。
影像作品《未命道》以道路与命运为题,并以地水火风分别为各个章节。“道即是每人脚下的道路。道路永远在生成、变化与展开之中。”该作品所传达的隐喻和哲思,不啻为艺术家对此次个展主题内涵和策展思路的一种解读。
群展项目《无题》的策展人王懿泉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位策展人和艺术家,他的创作实践和研究兴趣集中在图像制造、电影、表演。近十年,他主要致力于处理各种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艺术表现手法多元,但也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王懿泉此次呈现的项目从其长期以来的研究线索出发,在策展观念延承了其此前的策展项目《吾辈》,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80后艺术家的多样化语言和代际现象。
《无题》共汇聚了八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近30组作品和新近创作,这些同为80后的艺术家个人实践风格迥异、特色鲜明,但创作主题大多集中于对现实生活、自然现象、艺术兴趣等真实世界要素的洞察和思考,让观众得以看见80后艺术家“扎实”和“接地气”的一面。
在科技快速发展、文旅消费不断升级的当下,新技术、新创意以及新交互方式层出不穷,视觉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化发展,视觉艺术展也逐渐成为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时尚生活。通过今年艺术节在展博览板块、全新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以及“扶青计划”板块推出的创新举措,反映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视觉艺术领域的深度关注,在丰富项目形式、提升整体比重上的持续发力。同时,它也将有助于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层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