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青春初心出发,谱时代匠心华章,2023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申城产业青年从来不缺革故鼎新的锐气、敢为天下先的志气。
11月2日、11月3日,2023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决赛正式举行,一群青年才俊带着经过层层筛选的60个优秀项目,站上舞台进行路演,专家切中肯綮的提问,青年们诚恳的回答,来往之间将场内紧张而精彩气氛不断推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巅峰对决”。
精英集结
助力产业弄潮儿展风采
近日长阳创谷园区内一间会议大厅内,一位参赛选手正在台上自信地分享他们团队带来的“新能源项目进度管控手机端APP”,“它将主要服务于上海电建及子、分公司层面新能源业务进度方面的管控,界面直观、清晰,手机端操作方便、易学,可运用于所有无线网络的场景。”简洁的语言,大方的台风,无不显示着当代产业青年奋楫争先的风貌。
这是2023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的比赛现场,本次赛事由共青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青年企业协会承办,旨在为青年提供更大的舞台,创设更多的创新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场景,让广大青年找到用武之地、打开成功之门,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同时进一步服务中心、提升大局贡献度,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本市南北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赛共设置三个赛道,分别是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低碳化、制造业数字化和低碳化协同,同时开设特色“菁言”青年讲堂,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开拓青年创新思路,引领产业的创新之风。大赛于今年8月启动,共吸引309个青年团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和复赛,60个优秀项目晋级决赛。
据悉,今年晋级项目主要来自航空航天、通讯及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在两天时间,参赛选手相继上台,在比赛中展示了他们对于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低碳化和技术创新的独特见解。在航天数字化平台系统的研发方面,有的参赛小组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航天器的数字化控制和监测,提高了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新能源的探索方面,有的参赛小组通过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该方式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团”聚青年
扬帆搏浪正当时
“你们这个项目在完全实现国产化有什么计划?”“你们深耕这个行业,有没有做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或者行业规则的努力。”“你们这个项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一如往年,此次青创赛邀请十多位各行各业申城高校、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专家评委,从多个维度对参赛方案进行点评指导,为产业青年进一步优化方案、落地实操等提供了宝贵建议。这让众多参赛团队深感获益颇丰。
“通过这次青创赛,我见识到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项目与先进技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也为自己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这次参赛者上海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年员工梁森与团队携“热轧厂1880产线5G网络部署及智慧应用项目”进入决赛,十分激动。
“我们借这次比赛机会,认识到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创新,为祖国的石油化工行业贡献青春智慧。”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陈文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产业青年们的参赛项目也许目前并不十分完美,但他们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精神风貌得到专家们的点赞称好。
“这次有许多参赛项目对接航空发动机、大飞机、运载火箭、绿色能源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数字孪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等科技发展前沿。许多参赛团队来自于航空航天研究院所、国家电网等单位,技术基础雄厚。”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拥军是第一次担任此次大赛专家评审,他告诉记者评审全程他都全神贯注,有个参赛团队在演示时视频播放有点卡顿,赛后还找专家重新演示。“这些青年人朝气勃发,既专业严谨,又特别有上进心、责任感。”
“本届参赛项目创新亮点偏多。尤其是晋级决赛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战略穿透力。”此次大赛的专家评审,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总部运营助理总监唐妙根高度点评此次大赛,他对记者表示,此次晋级项目主要围绕工业软件、数字化、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等领域展开,项目策划在生态、痛点、应用场景、赋能等方面要素清晰,产业原创性、价值创造显著。“这些特质预示着这些项目的市场及商业前景十分广阔,相信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将于年底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和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