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中国“第九大菜系”,上海大学生美食节实力“出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每所高校拿出3道最具特色的菜肴,上海全市40余家学校和相关单位汇集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开办“高校美食市集”,各校大厨现场发挥,总共制作出融合经典传承与特色创意的118道美食,一起拼出流派纷呈的中国“第九大菜系”,这也让昨天开幕的“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美食节”火速以实力出圈。
◆ “高校美食市集”琳琅满目 ◆
华东师范大学厨师刘玉红在灶台前忙活得已是大汗淋漓。来到华师大18年,刘师傅不断创新菜品,当年那道“玉米炒葡萄”就是出自他之手。“此次,我们准备了一道石榴溜鱼米,一道芥末牛肉,还有一个是排骨。我们经过了好几道菜的筛选,相信学生们会比较喜欢这几道菜。”将蒸好的肋排裹满柚子茶,再撒上土豆松,华师大的金丝柚子骨柚香浓郁,外酥里嫩,大受好评。
美食节上,还有手工鲜虾饼、栗杏挞、翡翠石榴球、黄金狮子球、多肉蛋糕……各哥学校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别具匠心。
华东理工大学厨师长彭祖伟正向观众介绍一道功夫菜莲蓬豆腐,“鱼肉打成泥,豆腐打成泥,再加蛋清,味道更加好,蒸出来以后再定型,然后浇上鸡汤。”
上海交通大学此次把海菜花也端上了餐桌。海菜花曾在云南洱海的清水中生长了几百万年,被称为“水质试金石”。上海交通大学孔海南教授近三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洱海污染,让自然生长的海菜花重新开在洱海里。如今,这支“老人与海”团队正助推洱源县扩大海菜种植面积一倍至数倍,同时突破贮藏保鲜技术并拓展全国市场。孔海南希望,海菜花这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食物走上百姓餐桌。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厨师长倪小健说:“海菜花的外形有点像水芹,口感有点像木耳菜,比较爽口,有一点点粘滑。我们可以把它和火腿、芋艿一起煮成汤,也可以用腊肉丝或香干菜炒。今天做的是一道酸辣凉拌菜。”
本届美食节内场吸引了本市40余家学校和相关单位汇聚成“高校美食市集”。大厨们凭借精湛的厨艺带来了融合经典传承与特色创意的118道美食。各校大厨互相取长补短,把其他学校的好菜带到自己的学校去,让美食节参展作品在各个学校复制推广。
◆ 沙县小吃引入高校餐桌 ◆
上海与三明两地情谊深厚,自去年5月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市教委积极推动沪明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将三明市特色美食代表——沙县小吃引入高校餐桌。
本次美食节开幕式上,猪八戒馄饨、手工鲜肉蒸饺、肥牛番茄粉,这3款代表性的沙县小吃亮相,沙县小吃文旅集团和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就“沙县小吃进校园”签订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对口合作新样板。“味蕾补给站”标准化厨房示范体验区也在开幕式上隆重揭幕。
此次美食节以“青春饭,追‘光’者”为主题,继续聚焦绿色环保、后勤育人、对口合作、餐饮标准化等关键词,活动现场专门设置光盘及清瓶行动打卡区、对口合作产品展示区、标准化食堂示范体验区、锦江进校园专场市集等专题展区,让同学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提高对校园饮食文化的认知。
由学生、机关青年、行业、志愿者代表组成的节粮大使团向师生发起爱粮节粮倡议,呼吁大家自觉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为健康合理的就餐方式点赞,争做粮食安全的青春守护者,用“小餐桌”推动“大文明”。
现场,“上海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服务育人示范岗)”也正式揭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