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小铺、直播助农、乡野议事会……闵行青年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之歌
2023-11-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我,是一颗种子,洒向田野,生机勃勃,把希望播种心田……”11月17日上午,在原创诗唱诵《乡村振兴青年说》中,“青春建功,田野有梦”闵行区青年建功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在浦江镇汇中村举行,聚焦超大型城市乡村振兴的闵行实践,展“挺膺担当”青春之姿,聚“强国有我”青年之智,号召更多青年走进乡村、感受乡村、奉献乡村,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一大批青年带着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返乡、入乡,闵行乡村振兴的事业便迎来了蓬勃生机。活动中,4位青年从各自的工作领域出发,以“我与乡村共成长”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乡村振兴中的精彩故事与经验做法: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邵玲博士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主题,分享她和团队科技攻关,研发水产重大疫病新型检测方法,让养殖户不再靠天吃饭的经历;闵行区三农综合服务中心的赵韵以《“小积分”激发“大能量”》为题,讲述闵行区推广积分制的生动实践和青春身姿,“小妙招”撬动乡村“大治理”;浦江镇汇北村书记孙宾龚以《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为题,以青年村官乘风而起、破浪而行的锐气投身基层治理,以“1+N”link模式驱动村民自治,与村民共赴“向往的生活”;城市荒野工作室负责人郭陶然以《“陶然”于荒野》为题,娓娓道来他在浦江开展生态修复的故事,近几年他正通过人工繁育的手段,让已经从上海消失的无斑雨蛙逐渐恢复种群。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而产业振兴则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全面启航的基础。这就需要一大批在文创、旅游、电商、新型农业等新兴领域,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来做好乡村特色产业的大文章,把区域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每一个乡村都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今天,闵行区首批青春小铺发布,来自闵行区7个涉农街镇的8个青年创业特色项目荣登榜单,在每一间小铺的背后也都是一个个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青春故事。

浦锦街道种动员研学基地沈叶鑫,运用现代农业知识耕种有机蔬菜,在乡村坚守“耕者用心,食者安心”的初心;颛桥镇吉吉巷桶蒸糕的沈静,辞职学做非遗蒸糕,为的就是留住一份“童年的味道”、守住一份“乡愁的记忆”;华漕镇呦呦森林亲子营地主理人尹君兰,希望打造一个对自然友好、对儿童友好的深境花园,让都市儿童的心灵也能够在大自然里找到归属……他们的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主会场仪式结束后,在分会场还同时举行了“青耘中国 冬藏希望”闵行区浦江镇直播助农专场与“青年HUI客厅”乡野议事会,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在“青年HUI客厅”,闵行区团委邀请了闵行区青联乡村振兴界别组、浦锦、浦江地区组委员,闵行区农业农村委、浦锦、浦江机关团员青年,青春小铺负责人参与乡野议事会,围绕如何提升“大浦江”乡村人气开展讨论,青年们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从乡村文旅、文创、文化、公益等角度碰撞思想火花,发表真知灼见。

“我马上要去外地推广我们闵行的大米了,急需拍摄一个介绍短片,宋导,我发现原来我们都在浦江镇啊,你看看最近是否有档期,可以过来帮忙拍一下吗?”在议事会上,上海群立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闵行区青联委员陈江芹向95后青年导演宋金朋提出了邀约。别看宋金朋年纪小,从2019年来上海戏剧学院浦江校区上学到设立自己的影视工作室,满打满算已经在浦江镇扎根了整整4年了,他也亲眼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他看来在乡村创业,大有可为,不仅有无可替代的天然美景,更有源源不断的拍摄需求,就比如今天的多个青春小铺的短片拍摄,都是由他的团队拍摄完成的。在今天的首场乡野议事会中,像这样当场对接乡村振兴项目的例子不在少数,通过这样的交流,青年们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新的跨界合作可以去拓展与尝试,打开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