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梗救治日,你知道心梗救治黄金时间窗口120分钟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随着申城气温跳水,心梗患者也明显增多。11月20日是第10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年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徐亚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口是120分钟,患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治。此外,对于有心梗病史的患者来说,需通过积极主动的抗栓、降脂、控制心率等综合管理来减少再梗的发生。
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
28岁的上海小伙张力(化名),曾经是一名游泳健将。然而不久前,他却因为突发心梗被送进了医院。所幸抢救及时,张力脱离了生命危险。究其原因,和他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急剧上升,每年死于心梗的患者超200万,有近77%的心梗患者是发生在家里。其中,有不少年轻人。
而心梗发病与气候有密切关系,一旦气温骤降3至5摄氏度以上,急性心梗的发生率也会上升。“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其中急性心梗是最危急的一种。随着寒潮来袭,秋冬更迭,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寒冷与温暖交替的体感更为明显,此时正是心梗易突发的时刻。”徐亚伟教授介绍。
心梗发生后,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就成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对此,徐亚伟教授强调,有两个“120”要谨记。首先,患者或者目击者在疑似心梗症状发作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医。“与普通的胸前疼痛不同,心梗患者往往有持续性的压迫感、窒息感乃至濒死感。”其次就是要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患者若能在120分钟内得到治疗,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心梗患者的预后会大大改善。
三高人群为心梗高危人群
刚刚过去的“双11”,一些包含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等营养补充剂的“防猝死套餐”,尤其受到年轻白领青睐。对此,专家表示,这些保健品并不具有“防猝死”功效。“与其日常服用保健品保命”,不如排查自己是否存在发生心梗的危险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患者在出院后,其实仍处于带“病”生存的状态,需要警惕再梗的发生。“通常而言,得过心梗的患者易复发。心梗患者和无心梗病史的人群相比,前者在一年内再发几率是后者的10倍以上。”徐亚伟教授告诉记者,相关研究显示,心梗一旦复发不仅病情更重,其死亡风险也会更高。再梗患者的1年死亡率升高超25倍,且第一年再梗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在同年死亡。
高龄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还有长期抽烟、肥胖、精神易紧张人群等都是心梗的高危发病人群。再梗的高发与危害无疑对心梗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心梗患者在出院后,需坚持长期规范的疾病管理,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徐亚伟教授再次提醒,通过对心梗高危因素——“三高”的规范化共同管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心梗患者的预后。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最新要求,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综合评估,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倡导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每6个月进行血脂、血糖检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