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座“茅庐”引来众多的“茅融融”
2023-11-21 上海

社区里的硬件设施为社区提供了活动保障,而后期的维护工作则是一道更加长期的考验。仙霞新村街道茅新居民区今年建成了“闲下来茅庐共创社”并开放使用,不仅给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居民社区文化生活,还带动居民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的相关事务中。

如今,茅台新苑的居民们更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贡献力量奉献社区,参与社区的大小事务成了居民们的一种习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茅庐”的打造和“茅融融”志愿服务队的成长。

据了解,茅台新苑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高层售后公房小区,由七栋独立的高层建筑组成。该小区文艺气息浓厚,成立了多支群众文化团队。但由于小区缺乏功能完善的配套活动空间,居民之间经常因场地问题产生争吵。而另一边,小区的地下空间闲置许久,若能合理开发,就能满足居民们的需求。

为了解决居民们关心的问题,茅新居民区党总支召集党员、社工、居民代表开启了一段对需求与资源进行全面盘活的探索历程。

本着“向上向下要空间,金边银角做文章”的工作思路,茅新居民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经过一番努力,茅台新苑的地下空间终于释放出来,成为“闲下来茅庐共创社”,它还有个更亲切的名字叫做“茅庐”。“茅庐”的打造,离不开居民们的集思广益,改造后相对齐全又各有特色的功能馆室让群众文化团队队员喜笑颜开。在这过程中,还诞生了以“茅台新苑,其乐融融”为核心理念的“茅融融”志愿服务队,他们积极参与了社区管理的相关活动。

目前,“茅庐”已先后开放党建初心驿、数字阅读室、黑胶影音室、茅庐议事厅、综合同心园、匠心微家苑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功能空间。不仅如此,茅新居民区党总支还引进第三方组织,培育各类骨干负责人,开展头脑风暴,形成议事制度,将“茅庐”打造成居民的议事平台,以硬件打造带动社区软实力提升。

随着“茅融融”志愿服务队在社区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服务队聚拢了更多来自党员群众的个人力量。茅台新苑有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党员张柏生,他连续多年主动捐款给党组织,对社区充满了强烈的归属感,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爱心汇聚行动中来。茅新居民区党总支顺应需求尝试建立小区自己的公益基金,通过签订协议,茅台新苑于今年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区基金会设立了专门的“茅融融·张柏生社区互助金”,小区的善款得到了规范有效的管理。

“茅融融合唱队”“茅融融音乐养生班”“茅融融读书会”“茅融融老年乐队”......当前,茅台新苑的群众文化活动团队已经有了富有茅台新苑标志特色的统一名称,未来,“茅融融”志愿服务队还将继续壮大。

编辑:梁文静

来源:上海长宁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