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戏曲“活化石”,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献演上海
2023-11-2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发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和青阳腔被称为戏曲“活化石”。而江西的赣剧里保留了不少这样的传统声腔。江西省赣剧院的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今天亮相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的观众将有幸一睹“活化石”的风采。这部赣剧《红楼梦》也是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参评剧目。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赣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其主要声腔由高腔、昆腔和弹腔组成。同时还保留了大量的弋阳腔和青阳腔。弋阳腔源于南戏,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演变而成。 其诞生时间大概是在元末明初。后来弋阳腔在明代嘉靖年间又流入安徽青阳县一带,与当地语言和戏曲结合,形成了青阳腔。可以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弋阳腔和青阳腔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即便与“百戏之祖”的昆曲相比,也毫不逊色。

赣剧保留下来的弋阳腔和青阳腔就很有名。此次青春版赣剧《红楼梦》由著名剧作家罗周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该剧以“海棠诗社”为线索,通过“结社”“兴社”“衰社”“散社”四场戏,还原宝黛初识、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名场面”串联起整个故事,完美演绎出原作《红楼梦》中各式人物的命运沉浮。在这部《红楼梦》中,弋阳腔和青阳腔等传统声腔被运用于呈现大观园内的爱恨嗔痴和诗情画意,故事和声腔相辅相成,毫无违和之感。在唯美诗意的舞台上,年轻的演员们展示着文化浸润中人性的美好和青春的浪漫。

赣剧曾以《珍珠记》《还魂记》《西厢记》《西域行》《荆钗记》《窦娥冤》等精品力作享誉全国。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青春版《红楼梦》集结了江西省赣剧院第一线的青年力量。有人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部青春小说,讲的就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青春故事,而由青年人来演青年人,这本身也是题中之义。近年赣剧的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速,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已经成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所以《红楼梦》其实也是对赣剧青年人才队伍的一次检阅。该剧之前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获得了第三十七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大戏新创剧目优秀剧目奖等奖项。这次参评白玉兰奖,剧中演员朱莹莹、张钰、徐帅文将分别向“主角奖”“配角奖”和“新人主角奖”发起冲击。

对于赣剧,上海不少观众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此次《红楼梦》来上海献演,也激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红楼梦,却是第一次看赣剧《红楼梦》。”上海戏迷林先生平时听越剧比较多,这是第一次听赣剧,让他很惊喜。他告诉记者,没有想到赣剧的唱腔也如此优美而别具一格,浑身都散发着古老戏曲的深厚底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