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极式”降温开启!专家:心衰患者尽早干预
2023-11-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蹦极式”降温的到来,大大增加了心衰的发生可能性。11月26日是第九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作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的患者已高达1210万,而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

在此专家提醒,虽然我国心衰的标准化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心衰的整体预后仍然较差,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心衰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心衰的早期干预和全病程的规范管理。

记者今天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就诊的患者中,心绞痛、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幅增加,其中不少还是年轻人。天气变化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给记者解释,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而心衰则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结果。

“心衰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休息或活动时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跳快、踝部水肿、乏力疲惫、静脉压升高等。其中,气喘、水肿、明显的疲劳或疲乏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加以警惕,并及时去医院就诊。”张健教授表示,心衰会影响患者全身的脏器,并严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此外,心衰还可能对患者的工作、社交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根据最新中国心衰中心工作报告显示,心衰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我国现在已有超过2.45亿的高血压病患者,而且冠心病、老年性瓣膜病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增加,也使得心衰“后备军”日益壮大,导致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是现在心衰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

心衰很难根治,但可预防。专家指出,通过筛选心衰发生的高危人群,对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长期的“联防联控”可延缓心衰进展。心衰患者应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危因素进行全程规范管理,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张健教授提醒,“心衰的用药应遵循指南规范,例如按照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耐受情况来使用标准化药物,包括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MRA及SGLT2抑制剂,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为主要目标,降低再住院率。患者需按时足量服药,切勿自行随意更改药物或停药。治疗心衰的同时也需要对合并症进行综合管理,进而改善预后,延缓疾病的进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