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方”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碎片空间迎来72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10平米”的空间能做出什么大名堂?可还真别小看这些闲置的小空间,儿童游乐室、居民聊天室、读书角、议事堂、健身苑、睦邻廊……也许邻里情、互助爱,就体现了在这些社区微小空间的改造再利用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深化展开“10平方”社区微更新计划,有效盘活了小区闲置的碎片化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小型阵地,让社区全年龄段的居民可以在家门口、零距离感受“人民城市”日新月异的细小变化,更唤醒了邻里间久违的情感共鸣。
◆ 闲置“小空间”实现“大作为” ◆
沧海苑小区为典型的高层老商品房小区,由4栋居民楼组成,居民300余户、760余人。60岁以上老人占小区常住居民的4成,活动群体以老人居多,内容常以“一老一小”为主。大楼底层的公建配套空间(门厅室),常年呈闲置状态,老年人缺少可以歇脚聊天的空间,小朋友们也期盼小区内拥有可以娱乐的场所。
为满足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的迫切需求,街道因地制宜挖掘社区“十平方微空间”,如今借助藏在小区里的“新空间”,居民们也完成了从陌邻到睦邻,再到友邻的转变,延续着老城厢特有的市井烟火气。
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姚恒衡告诉记者,沧海苑的空间改造主要围绕“沧海童乐园”与“议事客厅”两个定位,按照居民意愿开展“一老一小”节气活动及社区自治活动,并利用磁吸板、羊毛毡等灵活版面布置,让这个空间成为复合型的活动载体,能随活动主题变换,服务群体能够更多样化,成为居民生活中的议事平台、展示舞台等,以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与社区参与感。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也贯穿于“10平方计划”实施始终。沧海苑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先天不足,为此,沧海苑居民、小区第二梯队成员、“第二书记”沙丽燕提议出,“能否在小区里挖掘打造共享睦邻空间,让居民们足不出小区就能协商议事、休闲休憩?”这条建议为沧海苑小区带来了新变化,居民区党总支依托“三会”制度,“第二梯队”成员、居民党员骨干协同参与,就空间选址、功能设计等开展民主征询评议,在配置上兼顾各方意愿,形成“最大公约数”。
仅仅四个月,三个特色定位不同的“10平方”空间在小区建立起来。2号楼“童乐园”原是楼栋大厅一处闲置门厅,吊顶脱落、墙壁发霉,常年堆放着杂物。经过改造,如今这里是大小朋友带小小朋友活动的童趣天地,每逢周末小朋友们组成的“沧海筑梦”中队还自发在童乐园聚集,维护环境,整理童书;为灵活运用空间,满足居民需求,街道居委又运用“三会”制度,将“童乐园”门外紧挨的一侧墙面信箱,移位到大厅另一侧,腾出的空间里,居民自发捐赠的沙发、绿植、鱼缸等摆放其中,让同楼栋的家长们在遛娃同时结交友邻、共同议事;3号楼长期空关的门厅则被打造成一个“沧海友邻空间”。
◆ 以“微改造”实现生活“精提升” ◆
蓬莱大厦建成于2002年,随着上海市成片旧改和“两旧”改造项目推进,在老城厢大面积旧改征收过后,社区内原先很多便民服务阵地也面临旧改,民生服务空间锐减,蓬莱大厦居民对公共空间的渴望也日益强烈。小西门居委经过排摸,将蓬莱大厦一楼的两处闲置仓库重新利用,打造复合型小型阵地——“悦读空间”和“蓬莱阁”。
记者在现场看到,“悦读空间”内摆放着各类一件件正在消失的老物件,当这些东西再次出现,大厦居民直呼有种“穿越”的感觉。通过这些老物件的展示,让居民能感受这些年来生活的巨大变化。由居民捐赠的各类书籍打造的“共享书屋”,让“一老一小”都能在这里找到阅读的快乐,满足居民对高质量阅读与便捷阅读的文化需求。
同栋大楼几步之遥的“蓬莱阁”则是一个复合型活动空间,居民自发提议,将这个多功能空间可随时切换为议事堂、弈棋馆、休憩庭、健身苑、睦邻廊……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聊天聚会、临时会客,还能通过下棋对弈、健身锻炼等活动增进大厦邻里间的感情。热心居民还捐出家中闲置的电视机,大厦内志愿者负责传输“八段锦”等视频学习素材,为大厦内老年居民的健身提供各类需求保障。
随着时间的累积,老西门街道辖区内的“10平米”计划地图也在不断扩大中。不到一年时间,街道先后完成了斜桥公寓“红色空中客厅”、陆兴“时尚新空间”、沧海苑“沧海友邻”、幸运福邸“心愿园”、安基“盈+”驿站、“蓬莱议事阁”等近10处“10平方”空间。
原本需要1-2年打造的大型服务空间,化为一个个家门口的“微阵地”,2个月就能完成改造,降本增效。依托“10平方”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使“治理对象”转化成“治理力量”,居民群众的需求在此畅通表达,也能有效实现,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长。
同时,为了方便居民群众对这些空间的“按图索骥”,街道专门设计、制作了“10平方”手绘地图,列明辖区内现有主要公共服务点,让更多人知晓“10平方”、参与“10平方”、受益于“10平方”,唤起更多人对社区发展的美好期待和热情参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