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与联合国组织面对面,这场宣讲“市集”有点特别
2023-11-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联合国机构来上海高校招人啦!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联合国机构宣讲咨询活动,以展台和市集的形式走进上财校园,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们与有志投身国际事务的中国高校青年学子进行了一场现场互动交流、咨询答疑,吸引了2000余名学生参加。

  // 吸引2000余名全国高校学生参与 //  

这场咨询会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等23个国际组织机构的39位代表和来自上海市及周边的60多所中国高校的80余位代表进行洽谈交流,双方就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和高校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交换意见,为今后开展合作奠定基础。下午的集市则直面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子们,通过宣讲、咨询、答疑和专题报告,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郁晓璐和聂瑀汐专程从北京赶过来。“虽然降温了,但驱散不了我们的热情,听到消息我们就买好车票,从北京远道而来。”聂瑀汐说,她们都对国际组织的工作充满兴趣,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去实习、工作。“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对联合国各个国际组织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也坚定了未来深耕于这一领域的信心与决心。”

兰州大学的雷思雨是一名大二学生,这次也专程赶来上海参加这一活动。因为这是雷思雨从小到大的梦想。“虽然我只是一名大二学生,但是这次宣讲咨询会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逐步探索未来的方向。”同样来自兰州大学的白小腾则感叹,参加宣讲咨询的其他同学们都是很优秀,“大家英语水平都好高,和各位联合国机构老师交流沟通无障碍。”白小腾还细致地观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这些国际机构的工作更适合学法学、金融、英语、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有时间和兴趣去联合国工作,可以把握一些提前实习的机会,因为有些岗位是必须要有联合国实习经历的。

同济大学的丁恒以“追星成功”来概括此行。他表示,联合国的名号如雷贯耳,但此前自己却并不知晓有参与实习,甚至加入联合国机构的机遇。“今天有幸见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劳工组织、妇女署等诸多一线工作者们,他们都特别亲切,给予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建议,做的报告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如果想胜任国际组织工作,能力和视野缺一不可。”这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常天煜最大的感受,“一方面,能力是敲门砖,其中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应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另一方面,视野是指南针,我们既要认同各类国际组织共性的价值观,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也要把握特定组织的愿景和使命。此外,我也了解到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如motivation statement撰写的方向。”

  // 鼓励中国青年走上世界舞台 //  

“中国青年必须勇敢地走出去开拓视野,不仅是走出教学楼,更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有机会的话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刘竞元这样表示。

记者了解到,联合国机构宣讲咨询活动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活动有效助力国际组织加大在华宣传,提升中国青年一代对国际组织的认知。搭建起了中国高校与国际组织的对话平台,促进双方建立直接联系并建立合作。创造了中国青年与国际组织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国际组织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青年人才的认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力资源局罗塞拉·塞拉维娅女士表示,此次活动是联合国系统、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与高校的重要合作,是加快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践行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她十分肯定中国对国际组织实习项目所做出的支持,中国高校向国际组织输送了大批具有使命感的优秀人才。国际组织工作经历有利于来自全世界各种背景的年轻人建立共识、提升能力、追求共同目标,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国际组织是开展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力量,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推送工作对于我国积极推进多边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持续扩大中国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上海财经大学始终以“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为己任,自2015年启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至今,超过100人次在联合国、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实习,其中4人留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项目成效显著。学校将继续秉承和发扬国际化办学的基因,“扎根中国、胸怀世界、匡时创新”,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更多的学子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国文化、贡献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