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年轻人没那么想躺平,只是不愿无价值消耗
2023-11-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发起主持的《中国青年发展调查》,对近6万名18-35岁的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8%的受访者“躺平”或“想躺平”,58.7%的人直面挑战不懈奋斗。

据此可以说,年轻人中真正想躺平、能躺平的只占少数,大多数还是认真努力地生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调查为本届年轻人正了名,有助于消除一部分人觉得年轻人“丧”的刻板偏见。这也促使人们反思,类似的刻板印象怎么来的?实际上,当我们给某个群体贴标签时,经常会放大若干特征,弱化其他因素,以证明标签的合理性。“年轻人躺平”就是刻意筛选的结果。

近些年“躺平”确实是网络高频词,一些年轻人动辄嚷嚷着要躺平,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经不起风浪”的印象。但看问题要看本质。

首先要搞清楚,躺平针对的是什么?答案是内卷。“内卷”一词可溯源至美籍华人学者黄宗智,他借此解释小农经济的困境:不断投入劳动力生产粮食,总量虽有提高,但每一个劳动力的收益不升反降,即劳动力收益递减。这意味着小农经济的高产并非因为效率提升,而是人力堆出来的。这就叫内卷。

学术概念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走形变样,甚至面目全非,“内卷”则是为数不多基本保持原意的。人们用它来形容职场上无处不在的“劳动力收益递减”现象。比如某些大厂要求员工“爆肝”,致使“996”“007”盛行,其本质就是一种靠人力刷业绩的小农经济思维。有些企事业单位更是卷考勤、卷制度、卷人事,生生把“收益递减”变成“无效劳动”,可谓卷到极致。物极必反,不想卷也卷不动的年轻人于是发出了“躺平”的呼声。

其实天下苦内卷久矣,而90后、00后还不是最大的受害者,可为什么“躺平”在年轻人当中最为流行呢?

一个显见的原因是中年人包袱重、顾虑多,不像年轻人那样洒脱。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受成长环境影响,70后、80后比较循规蹈矩,也早已接受了或明或暗的社会规训。这一届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受到的教育更开放,相对丰裕的物质条件又让他们具备底气,因此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不想忍受内卷就大声说出来。前一阵,有一些年轻人以奇装异服讽刺公司变相加班、甲方无理取闹等乱象,简直效果拉满。

年轻人的这类言行,往小了说是释放压力,往大了说,是对不合理现象的软抵抗。具体到躺平,它仿佛成为年轻人反内卷的利器。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表象,而要认识到,年轻人其实并不真的想躺平,而是不愿意把大好年华消耗在无尽的内卷中。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创造价值,人生有更多可能。

诚如此次调查所显示的,满怀朝气的年轻人才是主流。当然,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吐吐槽、嚷嚷几声“躺平”,无非是为了排解负面情绪,更好地出发。年长一些的人能做的,不应该是轻易地给年轻人贴标签,而是予以充分理解,提供心理疏导,并且同年轻人一起探寻走出内卷的道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