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当导师,金山区“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增至48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汤妙兴
“蔡伯伯,这个稻子应该怎么割呀?”“吕叔叔,洁美家园应该怎样做?”受聘为校园辅导员的两位劳动模范蔡金龙和吕红兵在基地现场向学生身传言教。近日,随着金山区又一家“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在漕泾镇金光村揭牌启用,首场劳动实践课吸引漕泾小学等区内4所中小学校200余名学生参加。这家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由当地工会搭台、劳模挂帅、学校唱戏,联合村委会合作社的多元化构成。
在金灿灿的水稻收割现场,不常亲近农田的学生们为一片片粮食丰收景像所震撼,“农民伯伯好厉害,种的稻子粒粒饱满,好漂亮。”一群参与劳动实践的学生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蔡金龙手把手的传授下,开镰收割了第一把稻禾。初中生皮思萌第一次亲身感受了如何收割水稻,看着亲手敲打下来的金黃色稻谷,她很是雀跃:“一股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不一会儿,不少学生的脸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此时,他们更深刻理解了唐诗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在洁美乡村创建现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山工匠吕红兵带领学生们手持宣传资料,一边向农户宣传创建洁美家园的意义,一边传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引导学生们懂得美好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爱劳动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劳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农民的艰辛,还打开了他们的智慧心灵。在现场看到,中小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铺开画纸,拿起画笔,以农村大自然景色作为创作素材,一画一笔勾画出乡村丰收画面,“这些画画在课堂也画过,但这次创作更随意,我更有想法。”漕泾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同学说。漕泾小学德育主任钱青认为,利用社会资源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为学校开展徳育工作开辟了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珍惜生活优良品徳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近年来金山区已创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场所)”“学生研学(劳动)教育基地”共48家,形成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基地资源库。金山区总工会表示,接下去将持续支持提升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教育水平,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体系,精心打造“四季果香”,设计“四季农耕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在基地“会劳动”“能劳动”“爱劳动”,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劳动教育“打卡”之地,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蔚然成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汤妙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