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商中国品牌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知名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是具有多元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世界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国际市场已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新时期要想获得更大成功,对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建设安装新的驱动器已迫在眉睫。日前,由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主办的“国际风中国梦” 2023中国国际品牌建设论坛在上海召开。逾百位业界专家、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品牌建设的趋势和变量,以及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时代洪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视野中亮出中国风采,在全球范围打造中国名片,是每一家中国企业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品牌建设有深刻观察。他认为,一个著名的品牌是一种无形的公共产品,它代表着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综合的、核心的竞争力。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当前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总数中不超过3%,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却超过40%,销售额超过50%。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端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影响力。“我们应该把握住当前中国大市场独特的优势,以及全球最完整、最先进的制造业链条的基础,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辅以中国文化的特色,可以断言,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知名品牌将会超过现在的美欧及西方国家。”魏建国预测,中国未来将引领全球知名品牌的发展。
提及品牌跨越“国界线”传播,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顾问张光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要把国际品牌的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与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自主度的提升密切地结合起来,国家的国际品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增加内生动力。他强调,知识产权不仅成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们要推动中国的国际品牌走向世界,必须加强国际专利,把这个短板补起来。”
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稳步提升,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在千行百业深度内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一路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并进一步“走上去”,同时在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走进来”并“稳扎根”。
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的顶尖品牌和商界领袖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境遇下中国品牌国际化以及国际品牌本土化的经验与挑战,为未来的市场及企业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在圆桌论坛环节,对于中国品牌近年的变化,华福证券副总裁蒋松荣谈了自身感受到的三点趋势:一是中国品牌的性价比始终不变,但品质越来越升级;二是中国品牌越来越强化文化属性,国潮品牌、文化产品都更多地体现文化自信;三是创新,很多领域细分品类的创新不断让品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