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有困难就找“铁岩哥哥”,成了这里的小秘密
2023-12-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他是那个“总住在医院”的人,有困难就找“铁岩哥哥”成了藏族小朋友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他是无数社区居民的好朋友,“有事找李医生就行”……为什么坚持做志愿者?“志愿服务就是在不断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化成点滴来帮助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这是李铁岩的初心。

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上海市东方医院团委书记、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铁岩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这是肯定,更是鞭策。从一个人干,到带着大家一起干,这位上海青年医生始终用自己的初心、专业、共情为志愿工作注入丰富内涵和出色表达。

  == 他是“总住在医院”的大哥哥 ==  

“兄弟,新的藏族小朋友下个月就要来上海了,我们又要并肩作战啦。”李铁岩刚发出消息,就看到对方快速的回复:“没问题!和你们一块做好事,坚决支持!”放下手机,他有些感慨,转眼已经五年,时间好快。

2018年7月,8名嘴唇青紫、面色黝黑的藏族小朋友出现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病区,他们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同时也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嘴唇青紫正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血液氧饱和度偏低造成的。孩子们身上有“伤”,但眼里有光,它映射着对生的希望,他们这次来沪正是准备接受慈善手术。

在他们抵达医院的第一刻,所有的医护人员碰到了头道难题——语言。此次来沪的患儿和家属中没有人懂汉语,队伍里也没有随队会讲汉语的藏族医生,所以交流就成了第一大障碍。

李铁岩是这批患儿的主治医生,他快速在脑海中寻找解决方案。这是他从事团委工作的第2年,不断积极与周边企事业单位联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他,手机通讯录里有不少的“团口联系人”。很快,他闪过一个想法,此前去过的浦东新陆学校,有一个藏族班!

他立刻拨通了学校团委书记的电话,双方一拍即合!意向确定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大量的对接工作,他马不停蹄地开始盘点各项细节,藏族学生来医院的接送吃住、24小时工作的“排班”、志愿者们的健康宣教等都成了他的工作。

“当时的工作确实是困难的,特别是在患儿术后在监护室期间的探视,他需要对这些中学生志愿者详细的培训监护室的隔离要求、无菌规则、隔离衣的穿脱、监护仪器设备安全等,既要保护患儿的医疗安全,也要保护志愿者的安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很快,藏族班的同学分批来到医院做语言翻译志愿者,治疗全程守护这群藏族孩子们和家属。”每当回忆起当时那一刻的情形,李铁岩感慨“志愿工作需要大家的合力”。

手术非常顺利,同学和孩子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李铁岩是那个“总住在医院”的人,因为忙碌一直在奔跑。临床上遇到问题了,家属们找他解答,而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他更是双方都充分信任的“大哥哥”,有困难就找“铁岩哥哥”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 带着“情怀”向阳奔跑 ==  

“医生为什么要做志愿服务?为了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教育过程,志愿服务就是在不断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化成点滴来帮助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善意。”这是李铁岩在一次志愿服务分享会上的发言,台下掌声雷动,这也是他从事志愿服务工作7年以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信念。

治病治心,帮助患有先心病的藏族小朋友,这只是李铁岩在慈善项目中参与志愿工作的一个缩影,上海市东方医院各项慈善诊疗项目已经开展了近20年,帮助全国各地各种疾病患者近万人。从2017年开始,作为东方医院团委书记的李铁岩,结合同时是心外科医生的双重身份,协调医院各部⻔开展“志愿服务耀东方、青春温暖民族心”志愿者服务。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东方先心病志愿服务团队足迹越走越远,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区都留下了他们开展义诊、随访活动的身影,将确诊患儿分批、分期接到东方医院开展手术治疗。作为手术医生,李铁岩奔走于全院各科室为小患儿的集中诊疗开通绿色通道,大大节约了患儿的诊治时间,同时还与医院社工部一起,帮助解决这些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家庭在住院期间的各类生活问题。在外科治疗的同时,他还带领青年志愿者们为患儿们提供心理疏导、语言翻译、生活保障等,“即便再忙,每一批来上海的孩子在结束治疗回家之前,在医院社工部的用心安排下,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在上海逛一逛,东方明珠、水族馆等景点都留下了他们快乐的身影。”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位大哥哥除了会治好他们的病,还会带着他们玩。

“性格使然,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临床工作是繁忙的,志愿者工作常常要占用家庭时间和仅存的休息时间。他深知,这份工作承担着服务东方青年的责任:“是我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李铁岩热爱他的专业,同样也热爱着这份志愿者工作。“我一直以一种‘情怀’在不计代价地工作,这其实占用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体力。”这几年来他平均每年门诊量400人,平均年住院病人160人,手术病人120人。“还有就是身边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分担工作向前冲。”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李铁岩刚刚忙完一台手术。“工作太忙了,但是总有喘息的时候嘛,医院的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互为补充,就这样忙忙碌碌,相当充实。”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会增加志愿者工作的快乐。许多与李铁岩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伙伴都曾表示:“跟着老铁干志愿者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会上瘾!”大家为了干好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工作,都在努力着。

“青年人做志愿工作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有无穷的朝气、热情,愿意到人群中去,愿意分享,愿意表达!”2016年,李铁岩第一次接触志愿工作,成为一名马拉松保障志愿者,他感受到了一个人从事志愿工作满满的充实感和获得感。2017年,在成为团委书记后,他更感受到带着一群年轻医务工作者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快乐,“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出来开展志愿活动是一种解压,在临床上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那我们就找另一种帮助别人的方法,这其中的笑脸和感谢太治愈了。”“干在平时,用在战时。我认为志愿工作在关键时刻,它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铁岩是东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从2017年组建队伍开始,他就带领大家开展了“城市应急救援医疗保障志愿服务”项目,联合浦东新区的陆家嘴、东明、周家渡等5个街道,常态化开展急救科普培训项目,免费帮助社区民众普及灾难救援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

“帮助社区居民了解防灾、减灾应急物品的使用方法,学习火灾、水灾、风灾、踩踏等灾难的自救逃生技巧、正确使用灭火器、绳索打结逃生等自救技能,提高全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受益群众超过1000人。”李铁岩告诉记者,如今他组织的东方青年志愿者队伍每个月都会下沉到社区,做科普义诊,而他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参与。

他在7年志愿者工作期间,组建了1个120余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创立了2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了7项国家级市级等荣誉、志愿服务对象涉及9个省市100余个街道5000余人。而他所获得的志愿服务的荣誉也纷至沓来——2020年获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第二届“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2年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谈及今年拿下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这个奖项,李铁岩感觉“开心的同时,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如今,李铁岩仍然奔波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如何把志愿工作做的更有声有色,影响到更多身边的青年人,是他始终探索的方向,“未来,仍然希望能够借助职业技能为更多人群提供更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同时带动更多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